推荐书小编今天和大家一起看一看新浪中国同期发布的人文社科类好书榜。 1.《讲谈社·中国的历史》日本讲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日本因其与中国地缘临近的关系和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对中国历史了解较早且相当深入。无论是在宏观框架还是具体史实上,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 列都为我们重新理解自己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中国的历史》为日本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写给大众的中国通史读本。丛书自上古到近 代,内容含概量大,撰述者均为日本该领域的代表性学者,作品大多构思巧妙,写法轻松,观点新颖,富于洞见,但同时又吸取了近些年来的诸多学术成果,利用了 最新出土的史料,是一套可读性与严肃性兼备的重磅历史佳作。 2.《美国十讲》资中筠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资中筠先生多年观察美国的心得,尽量用浅显的“大白话”讲出来。这些个人心得却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反复思考、探索的结果。资中筠先生对美 国的论述,是把美国作为一种文明或者西方文明的变异来研究的,特别是把美国的政治、经济等制度作为一种人类正常的迥异于我们传统的政治文明来研究。 3.《雾霭:俄罗斯百年忧思录》俄·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述弢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从斯托雷平时期、俄国二月革命讲起,依次讲到十月革命、斯大林时期、赫鲁晓夫时期、勃列日涅夫时期,以至戈尔巴乔夫时期。书中有大量作者本人亲 身经历的内幕新闻和文件资料,向人们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历史。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不但对于许多问题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而且回忆往事时绝不文过饰非, 敢于以不带成见甚至是毫不留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是研究苏联、了解苏联不可多得的材料。 4.《北大回忆》张曼菱著。三联书店。 著名作家张曼菱新作。作者以亲身的体验和理解,记述独特的北大故事,以及空前绝后的一代校园生活,从中感受到八十年代的时代氛围。 5.《再见冬妮娅》毛喻原。中信出版社。 毛喻原先生的随笔集,也有忆及少年往事,青年轶趣诸多。“冬妮娅”这个名字或是一代人的心结,70年代里那样的一场爱情懵懂、试探、感动、挫折、离 别、重逢……在此书中,毛喻原记录了人生存在的瞬间,既有时代社会的特征,又有人性的纯粹。他的故事唤回了我们关于那个年代的青春、爱情、时代、心灵的记 忆,也因此成为一部超越时代的心灵史。 6.《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沈弘编译。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英国《伦敦新闻画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以图画为内容主体的周刊,1857 至1901 年派驻大量画家兼记者到中国,向英国发回了上千张关于中国的速写和几十万字的文字报道。它们大多是关于现场的目击报道,属于第一手的原始料;对于历史事件 的观点和看法往往跟中文史料相左,为研究历史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参照物;所报道的一些事件和中国社会生活的细节往往是中文史料中的盲点;其系统性和连续性也 是其他中西文历史资料所不能企及的。 7.《中国历史的侧面》马勇著。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马勇研究员最新的思考。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依然没有走出“胜者王侯败者贼”的传统史观,没有能够从一个中立者的立场去看待这段刚刚消逝的历史。历史是胜利者写的,但胜利者写的历史并不一定是真历史。这是一部不一样的中国近代史。 8.《日本为什么侵华: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冯学荣著。金城出版社。 本书利用大量中、日两国的珍贵史料,分析了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40余年间,中日战争的起因,期间发生的各次战事,以及各种政治上的变化。从第 一手资料,梳理了从甲午战争到“七七事变”40多年间,中日交恶过程,澄清了诸如“日本灭亡中国蓄谋已久”“日本为了吞并全中国领土而侵略中国”等长期因 袭的定见。 9.《古拉格群岛第一岛》伍宇星著。花城出版社。 《古拉格群岛第一岛》编者从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的大量历史文献和公开的最新档案中精心选译了六名亲历索洛维茨集中营的作者撰写的回忆录和相关档案十一份,这些文章真实而详尽地记录了当时在古拉格群岛上的非人生活。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 10.《西南少数民族口述传播史研究》蓝东兴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本书所述的口述传播,特指运用口头语言进行的目的明确的信息传播,其信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传播形式具有程序性,它通常超越个人经验,是 “公共意识”和“族群记忆”。本书以传播学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对民族地区口述传播中过程和传承关系的关注,来看民族文化的演变。本书资料来源主要有口述传 播的原始文本与田野调查,是口述史搜集整理的重要参考。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