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防联盟

制造业留抵税额即申即退,税务问题

中国黑防联盟 百科知识 2023-10-17 06:21:59 4

1,税务问题

税负也称为税收负担率。是应交税金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 税负率=应交增值税/销售收入
税负率是你所交税款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反映一个企业的整体纳税情况!

税务问题

2,增量留抵退税是不是指进出口一般纳税企业

不是,是全部行业的企业,包括了进出口一般纳税企业。但是进出口一般纳税企业需要注意: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出口货物劳务、发生跨境应税行为,适用免抵退税办法的,办理免抵退税后,仍符合留抵退税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退还留抵税额,也就是说要按照“先免抵退税,后留抵退税”的原则进行判断;同时,适用免退税办法的,相关进项税额不得用于退还留抵税额。
也许是的。

增量留抵退税是不是指进出口一般纳税企业

3,软件行业增值税即征即退申请时退税额是按软件销项退还是抵扣了硬

按(软件产品销项 - 分摊的实际抵扣进项) / 软件产品收入 计算税负率,超过3%部分予以退税其中,分摊的实际抵扣进项,如果可以单独分别核算的,以实际金额计算,否则按全部业务的当期实际抵扣进项分摊;软件产品收入和销项中应剔除嵌入式软件的硬件部分
允许抵扣的增值税额,在你当月已经进入了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中,它与本月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行相抵减,如果销项大于进项,则交税,如果进项大于销项,则留抵,留抵的税额结转到下个月继续抵扣. 比如:九月份,进10万,销8万,九月份留抵2万, 十月份,进7万,销10万,则十月份应交10-7-2=1万.

软件行业增值税即征即退申请时退税额是按软件销项退还是抵扣了硬

4,生产型企业和贸易型企业在出口退税计算处理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搜

出口退税既适用于生产型企业也适用于贸易型企业出口具体来讲是免、抵、退免税是指出口免征本环节增值税抵税是指用于出口产品的原料有进项税(有符合税务局规定可以抵扣的如增票等)还可以抵扣退税是指抵扣国内销售销项税后还有剩余的(抵不完),可以办理退税和企业是生产型企业还是贸易型企业没有必然关系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
外贸企业购进货物,不含税价10000元,进项税1700元,退税率15%,那么不论其出口额为多少(当然应在合理范围内),其应退税为10000*15%=1500元生产企业购进货物,不含税价10000元,进项税1700元,出口额11000元(折人民币),退税率15%,假设货物没有其他生产加工过程,当期没有其他进销项,而且出口货物当期出口当期收齐单证,那么先计算免抵退税额=11000*15%=1650元,进项税额转出11000*(17%-15%)=220元,所以当期留抵为1700元-220元=1480元,所以当期应退税额=1480元,应免抵税额=1650-1480=170元。(很复杂吧,这还是简化的呢)

5,请教生产型企业免抵退的计算

免抵退税是在每月增值税申报进行申报的,出口单证及信息齐全后计算免抵退税。假设你的这些数据是发生在某个月,而且出口的单证信息都齐全,假设出口产品的退税率为13%,那么这个月的免抵退税要这样计算先计算应纳税额:销项税额一进项税额=600X17%-600X17%=0当期应纳税额为0,当期留抵也为0免抵退税额=400X13%=52因为当期留抵为零,所以当期退税额为0,当期免抵税额为52
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算:税务系统出的一个关于税收负担率的计算公式:税收负担率=[(内销收入+外销收入)*适用税率-(上期留抵+本期进项-期末留抵-进项转出)]/全部销售收入*100%注:进项转出中不包括外销收入乘退税率差而转出的部分或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增值税税负率税负率计算:第一种计算方法是:(免抵额+应纳税额)/全年销售收入。第二种方法是:(全年销售收入*17%-进项税额+期初进项留抵-期末进项留抵)/全年销售收入。 此两种计算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出口生产型企业的税负率=应纳税额:107687.74+免抵退货物应退税额:46560.22 +免抵税额:447222.17 / 内销销售额:387058.34 +出口销售额:8148746.25 =7.05%

6,税负为061需要交多少增值税

税负指的是实际应交纳的增值税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如果企业当年销售为5000万元,  那么应交增值税=5000万元*0.61%=30.5万元
1、税负指的是实际应交纳的增值税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2、增值税税负是已交增值税/收入税负是由所属行业和所处地区来确定的,不同行业性质和地区的不同税负也就不同,有高有低的,每个省市都有一个税负明细表,找到这张表再结合你所属的行业就可知道你的税负应该为多少了,省级税负和市级税负也有所不同的,一般情况只要不比标准税负低出很多就行了。建议你咨询一下你的专管员,他手中应该有这个表。一般工业企业不低于2%,商业不低于0.8% 增值税税负率={〔年度销项税额合计+免抵退货物销售额*应税货物实用税率-(年度进项税额合计-年度进项税额转出合计+年初留抵税额-年末留抵税额)〕/〔年度应税货物或劳务销售额+免抵退货物销售额〕}*100%1 农副食品加工 3.50 2 食品饮料 4.50 3 纺织品(化纤) 2.25 4 纺织服装、皮革羽毛(绒)及制品 2.91 5 造纸及纸制品业 5.00 6 建材产品 4.98 7 化工产品 3.35 8 医药制造业 8.50 9 卷烟加工 12.50 10 塑料制品业 3.50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5.50 12 金属制品业 2.20 13 机械交通运输设备 3.70 14 电子通信设备 2.65 15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3.50 16 电气机械及器材 3.70 17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4.95 18 商业批发 0.90 19 商业零售 2.50 20 其他 3.5焊条属于金属加工业:税负率2.20

7,请问制造业每个月应交增值税怎么算

生产企业如果涉及出口退税,则适用"免、抵、退"法核算当月应缴税款: 免、抵、退”是各有含义的,①、“免”是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免征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②、“抵”是指以本企业本期出口产品应退税额抵顶内销产品应纳税额。③、“退”是指按照上述过程确定的实际应退税额符合一定标准时,即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成的部分予以退税。 我国对出口货物实行增值税“免、抵、退”税办法已几年了,但有一些出口生产企业的财务人员对“免、抵、退”税计算及账务处理仍不能很好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免、抵、退”工作的进行。笔者现将“免、抵、退”税计算方法简介如下并举例说明。 归纳起来,“免、抵、退”税的计算可分为四个步骤: 一、计算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增值税率-出口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二、计算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上期末留抵税额 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即没有可退税额(因为没有留抵税额),则仍应交纳增值税;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末有未抵扣税额,则有资格申请退税,但到底能退多少,还要进行计算比较。 三、计算免抵退税额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料包括从国内购进免税原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公式为: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海关实征关税和消费税 四、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当期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期末未抵扣税额; 若期末未抵扣税额≥免抵退税额,则当期应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0。 现结合实例说明如何进行计算和账务处理。 例:某自营出口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3%,2003年1—3月有关业务资料如下: 1、一月份,期初增值税留抵5万元,购进原材料等货物50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85万元,内销产品销售额300万元,出口货物离岸价折合人民币1200万元。 ①外购原材料、备件、能耗等,会计分录为: 借:原材料等科目 5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50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5850000 ②产品外销时,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 12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2000000 ③内销产品,会计分录为: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 351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10000 ④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1200×(17%-13%)=48(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48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80000 ⑤计算应纳税额 本月应纳税额=51-(85-48)-5=9(万元)>0,仍应交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140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140000 结转后,月末“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账户贷方余额为90000元。 2、二月份,外购原材料、燃料等支付价款850万元、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144.5万元;内销货物取得不含税销售额300万元;出口销售货物取得销售额500万元。 ①采购原料、出口及内销的会计分录与1月份类似,不再赘述。 ②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 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500×(17%-13%)=20(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20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00000 ③计算应纳税额(即抵税) 应纳税额=300×17%-(144.5-20)=-73.5(万元) ④计算免抵退税额(即算尺度) 免抵退税额=500×13%=65(万元)<73.5(万元),可全部申请退税 ⑤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应退税额=65万元 免抵税额=0 期末留抵税额=73.5-65=8.5(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 650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650000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85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85000 3、三月份,免税进口料件一批,支付国外买价300万元、运抵我国海关前的运输费用、保管费和装卸费用50万元,该料件进口关税税率20%,料件已验收入库;出口货物销售取得销售额600万元;本月无内销。 ①免税进口料件组成计税价格=(300+50)×(1+20%)=420(万元) 借:原材料 4200000 贷:银行存款等科目 35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关税 700000 ②出口的会计分录与前2个月类似,不再赘述。 ③计算当月出口货物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即剔税)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420×(17%-13%)=16.8(万元)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600×(17%-13%)-16.8=7.2(万元) 借:主营业务成本 72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72000 ④计算应纳税额(即抵税) 应纳税额=0-(0-7.2)-8.5=-1.3(万元) ⑤计算免抵退税额(即算尺度)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420×13%=54.6(万元) 免抵退税额=600×13%-54.6=23.4(万元) ⑥确定应退税额和免抵税额 应退税额=1.3万元 当期免抵税额=23.4-1.3=22.1(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 13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210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23400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85000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85000 通过实务处理我们可以看出,在免抵退税的计算方法中,计算“当期免抵税额”主要是为了账务处理的需要。因为当应纳税额为负数,且留抵税额小于“免抵退”税额时,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 账务处理为: 借:应收补贴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免抵税额即为“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科目的数额,如果不计算出免抵税额,在财务处理时将无法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