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未停止迈向星辰大海的脚步。 前几天,神舟十二号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后,成功着陆地球,举国上下一片沸腾。 在90个日夜里、无数次从400公里的高空遥望家乡的他们,眼里既有宇宙星辰的浩渺,也有归心似箭的铁汉柔情。 细心的你也许会发现,从《2001太空漫游》,到「2021太空漫游」,我们和「科幻小说」的距离正在一步步拉近。 从300万年前我们祖先的一次仰望星空开始,人类就埋下了好奇的种子,开始构想如何前往以及可能发生的故事,孕育了梦想的雏形。 《星际探索》剧照 人类的极限在哪里? 文明演化的归宿是什么? 宇宙的尽头是否漆黑一片? 这一次,我们联合几家出版社一起,踏出人类文明的摇篮,将目光聚焦在更远的深空,和大家一起聊聊科幻小说中的「太空探索」。 虽然不能和航天员们一同奔赴太空,但我们也可以跟随科幻小说的想象一起遨游。 3,2,1,系好安全带,从地球出发! 1、《计算群星》 [美]玛丽·罗比内特·科瓦尔 著,魏春予 译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科幻世界,2021-06 1952年一个寒冷的春夜,一颗巨大的陨石坠落到地球上,摧毁了美国东海岸的大部分地区。随之而来的气候灾难将摧毁地球。在这一威胁下,人类必须加快探索太空的步伐。 埃尔玛既是一名合格的飞行员,也是一名优秀的数学家,这为她在国际航空航天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但地面工作不能满足她的野心和梦想,她渴望成为一名宇航员。 二十世纪中期,人们还固守着女性不应参与“男性事业”的旧观念。埃尔玛明知她的行为必将引来争议,还是为了梦想,为了追逐平等,凭借着自身的技术和实力,打破桎梏,成为了或然历史中的第一名女宇航员。 《计算群星》的故事设定在二战后的太空竞赛时期,这对了解那段历史的读者来说是一场饕餮盛宴。同时还将「航天」与「女性」两个议题巧妙结合,通过女主埃尔玛的视角,描绘了她自己在内的、航天工程师、计算师、飞行员以及政治家们的点滴故事。 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来自许多领域的专业人士的帮助,这也使得不管是在阐释为何陨石会导致气候灾难、还是对于航天计划的叙述,都相当严谨和科学。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小说还斩获了雨果奖、星云奖、轨迹奖安三项国际科幻大奖,这对于一部科幻作品而言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计算群星》是献给那些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为航天事业做贡献的女性的作品。追逐梦想的她们,正如同遥远的群星一样,并不突出,但确确实实在闪耀着。 2、《从地球到月球》 [法] 儒勒·凡尔纳 著 119年前,人类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上映,这部电影改编自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 月球上的情境第一次在银幕上展现,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炮弹可以直接打在月球上,人们可以在太空中国自如地打开舱门,如履平地般行走。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被誉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他的作品的译本将近五千种,甚至超越了大文学家莎士比亚,可见全世界人民对他作品的喜爱。他用宏大的幻想和严密的技术细节创作的浪漫冒险故事,更是代表了整个二十世纪人类技术的前进方向。 巧合的是,在《从地球到月球》发表的100多年后,人们发现小说中“月球炮弹”与1969年阿波罗登月数据高度相似——这恰恰是证明了科幻小说的前沿性和预见性。 3、《火星救援》 [美]安迪·威尔 著,陈灼 译 译林出版社,2015-10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在安迪·威尔的《火星救援》中也同样适用。2015年,由马特·达蒙主演的同名电影上映,在全国掀起了一波「火星种土豆」热。 《火星救援》讲述了落难宇航员沃特尼一个人在火星求生的故事,他用精确的物理、化学和植物学数据,为我们打造了一份火星生存指南。 机器故障、环境灾难、人为失误,凡此种种,都有可能抢在饿死之前要他的命…… 不过,沃特尼可没我们想象的那么悲观绝望,而是乐观幽默地面对挑战,逐一解决难题,甚至把小日子过得挺滋润。 在“可怕至极的迪斯科音乐”的陪伴下,他建造了火星蔬菜大棚,还改造了漫游车横穿红色荒漠,只为回到地球那个甜蜜的家! 太空,探险,科技,孤独,种土豆……这本小说不仅保持了技术上的高度准确性,还把人物形象衬托得栩栩如生。 2020年7月,我国首个探火任务「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火星梦。但火星上生活究竟是怎样的?这部小说或许能给你答案。 4、《穿越土星环》 谢云宁 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科幻世界,2020-09 花花公子路渐离有一个疯狂的星际梦想,他要追赶一颗彗星。没想到他乘坐的宇宙飞船发生意外,他被弹射出舱,在土星环里漫无目的地飘荡。 人生的意外接踵而至,众叛亲离、无人救援、生存物资告罄……他成了一颗被人类遗忘的人体小行星。 这是继《宇宙涟漪中的孩子》《超频交易商》之后,中国科幻作家谢云宁的又一全新长篇力作。 《穿越土星环》是一部古典风格的太空探索题材科幻小说,作者以奇绝的想象力和饱满的感情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 这个故事的内核是中国的,讲述了人在绝境中如何与自己和解,萌生出求生的希望,并由坚强不屈的意志支撑走过绝境。它的科幻内核是人体基因改造技术,畅想了克隆人和人类可以自由编辑自己基因的时代里,人的生存困境和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天文知识,对土星环和土卫二的描写让人如临其境。还有对A.I.智能程度的讨论,也展现了丰富的视角。 5、《太空漫游四部曲》 [英] 阿瑟·克拉克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 读客文化,2019-06 一块跨越300万年历史的神秘石板,从300万年前促使猿人向人类进化,到现在指引人类驶向太空的更深处。 一场跨越地球到土星十亿公里的太空之旅,人类跟随更高级文明的指引,试图找到太空和自身的答案。 人类文明究竟是自然演化,还是更高级文明的一场实验?宇宙文明演化的终点又在哪里?在“太空漫游”里,阿瑟•克拉克给了我们一个恢宏的答案。 亚瑟·克拉克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王,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一起并称为“20世纪科幻三巨头”。他一生创作过100多部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作品总销量1亿多册。 据说,NASA宇航员的起床铃是《太空漫游》电影版的配乐《蓝色多瑙河》,而向地球汇报的背景乐是另一首配乐《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太空漫游》的深邃浪漫,就像是一封写给浩瀚星空的情书。一块黑石板,一根骨头,叩问出一个终极问题的答案:“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太空漫游》对未来航天科技的构想,直接影响了现今人类航空技术的发展;它将人工智能的发展大大超前了几个世纪。 6、《盲视》 [加] 彼得·沃茨 著,胡纾 译 北京日报出版社 | 理想国,2021-07 在这本号称「资深硬核科幻迷都大呼好家伙真硬」的科幻中,你大概会见到最匪夷所思的太空探测之旅。看上去探测队的目的不过也是老套的「寻找外星人」「同外星人沟通」,但组成成员却实在有些奇特。 一号成员,吸血鬼指挥,能力远超人类,却有荒谬的直角排斥反应(所以你知道为什么他们怕十字架了);二号成员,负责和外星人交流的语言学家,自己刺激大脑分裂出了另外三重人格;三号成员:负责研究外星人的生物学家,眼睛能看到X光耳朵能听到超声波。 而当这群奇奇怪怪的成员从漫长的太空休眠中苏醒 ,等待着他们的外星人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绝不是他们本来以为的“第一次接触”……眼前的这个「外星人」,到底是什么? 匪夷所思的故事,天马行空的设定,再加上作者沃茨「一下子就把你抛进他的世界完全不带解释」的任性写作方式,每一个仿佛瞎扯的点子背后,还都有硬核的研究资料支持(结尾的参考文献有足足一百四十条!)……绝对的S级烧脑助燃物。 不知道你是不是也看过太多号称「烧脑」却「完全没被烧到诶」的潮湿助燃物?那你不妨试试《盲视》,感受大脑在「虽然这一页我看得似懂非懂」和「但我还是好想看下一页」之间反复横跳的快感。 7、《宇宙》 [美]卡尔·萨根 著,虞北冥 译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果麦文化,2021-06 用阿西莫夫的话说,卡尔·萨根是「历史上最成功的科学普及家」,集「天文学家、天体物理学家、宇宙学家、科幻作家、科普作家」等头衔于一身。 在上世纪80年代,他主持拍摄了13集电视片《宇宙》,曾被译成10多种语言在60多个国家上映。而这本书正是该纪录片的姊妹篇,同样由卡尔·萨根所作的同名书籍——《宇宙》。 作为书单里的唯一一本科普著作,它将带你探寻生命的起源、宇宙的演化、时空旅行的体验、异地文明的想象、黑洞虫洞、四维世界等种种谜团的史诗级著作,满足你对宇宙的种种好奇。 同时,这本书还洋溢着科普著作中难得一见的人文关怀,以阔大的宇宙视野,炽热的谦卑之心,对自然、人类的命运发出止不住的关切。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