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迷必看 10本书唤醒中国人的书法记忆 《汉字书法之美》 五千多年前,象征黎明曙光的汉字出现了,文字在天地之间被创造出来,在动物骨骸、金属、石头、竹简、纸帛上被记录下来,在各个朝代以或沉重朴厚,或飞扬婉转,或森严宏大,或肆意狂放的书写线条,完成了每个时代美学*集中的表现。到了现代,汉字不曾消失、不肯遗忘,更将拥有悠长丰沛的活力。 汉字书法之美,不仅在指腕之间,而且“是呼吸,是养生,是身体的运动,是性情的表达,是做人处事的学习,是安定保佑的力量”,最终成为“与自己相处最真实的一种仪式”。 花一下午,徜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用一辈子,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 《傅山的世界》 17世纪是中国书法史由帖学转进为碑学的关键时期,而傅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不同于以往治书法史的学者,本书作者白谦慎并不孤立地探讨傅山的书法,而是将之置于整个时代的文化架构中,藉曲学术思想、物质文化、印刷文化之发展史的角度,由经历了明清易代之痛的遗民情结的角度。来观察、诠释傅山的生活,以及由之生发的学术观念与艺术创作。在试图重新勾勒傅山的生活经验之际,作者不仅对中国书法史的这个转折,也对17世纪的中国文化世界,提供了全新的观照。凡有兴趣于明清易代之际中国社会之各侧面的读者,此书亦为必读的作品。 此书英文、中文繁体字版甫出,即引起海内外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被评为"迄今为止研究单个艺术家的优秀的著作之一"。 《傅山的世界》就是从傅山入手,去探讨这一时期书法之演变的。所以确切地说,这不是一本傅山的评传;傅山的书法,作者只当作一幅折枝画看,他要做的,是循着折枝的倚斜之势,于画幅之外,去讨寻它所来自的花丛以及生长的土壤。这是一本以傅山为透视点的"十七世纪书法的演变史",或以书法为透视点的"十七世纪文化史"。"傅山的世界",可说是一个与实相符的名字。 《启功给你讲书法》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以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从字形、选临碑帖、文房四宝、用笔、结字、执笔法、参考书等十三个方面,非常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于书法艺术的体会和主张,主要目的是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对书法艺术的各种不正确的观念、认识,以及人为制造的神秘感。全书以破为主、立在其中,既是启功先生数十年习书经验的总结,也为初学者打破种种观念束缚,赢得自由、自信。 文字内容为启功先生讲话的记录稿,口语化强,通俗流畅,具有相当的可读性。 《潘伯鹰讲中国书法》 《潘伯鹰讲中国书法》是一本写给初学者的简明书法史。全书以浅显生动的文字,清晰而简要地讲述了书体的演变、书家的风格、书史的脉络。其中不乏引人入胜的历史细节和极富洞见的个人阐发。作者强调书法欣赏能力的培养,认为“先要练习自己一套懂得艺术的工夫,才可以深入领会书家内外各方面的精微”,“只有从自己的体验中,确实了解了古代书家,才可以继承优秀的传统而成为一个新的卓越的书家”。这样的观点对于初学者是很有启发的。 《中国书法批评史》 “一部书法批评史就是一部追寻书法意义的历史。”甘中流先生《中国书法批评史》凝结作者十五年教学研究心得,以四十余万字篇幅引领读者回顾追寻之路,重新发现和省思书法的意义。 该著系统整理前人论书文献,将其按历史发展顺序分“东汉至唐”“宋”“元明”“清”“近代”五编进行论述。每编前有《导引》通览全貌,后列章节分条缕析,系统全面,重点突出,表述精当。在开篇《绪论》中作者提出“知材料、知概念、知体系、知旨归、知源流、知汇通”的批评史研究方法,并以此贯穿写作始终,使得《中国书法批评史》在材料的引述上力求严谨,在概念的解析上深入浅出,在框架的建构上追求完整,在文化的观照上亦不忘全局。另外,本书专辟《近代书法批评》一编,对张宗祥、王国维、宗白华、朱光潜诸家书法批评进行解读,提供了一种观点和视角,为同类著作所罕见者。 《南朝岁月》 南朝毕竟过去了。美丽故事里人物的洒脱自在随大江东去,只有残破漫漶的手帖纸帛上留着一点若有若无的记忆。 那是残酷到无法想象的年代,那是嚎啕大哭的年代,那是人性被摧毁绝望无告的年代,痛到心被贯穿,痛到肝被贯穿,痛,却无可奈何──正是王羲之的手帖里重复用得最多的字──但在这样的年代中,那些以“奈何”“奈何”手帖作为生活脚注、互通亲友间平安声息书信的南朝文人,却还是可以“仰观宇宙之大”,看流云舒卷,看积雪凝寒,看花开烂漫。 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充满艰难、困顿、折辱、剧痛、磨难的生活境遇中,仍然努力地活出自我,更相信文化是长久可以传承的理想,相信手写的墨迹斑斑可以传递美的生命信念,并为“美”作最后的见证。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本书关心的中心问题是:什么是书法的经典?一种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的经典?《与古为徒》是吴昌硕为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题写的一块匾,《娟娟发屋》是重庆一个理发店的招牌。白谦慎教授借这两幅作品,思考书法的本质问题。 自从清代碑学兴起以来,书法的经典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些相当稚拙、不成熟的石刻和书写遗迹被作为临习的典范。但为什么有些书法家把古代“穷乡儿女”的字迹奉为圭臬,对当下类似的书写却不闻不问?我们究竟以什么来界定“书法”?又如何看待书法中的“经典”?这些问题并不复杂,但却涉及许多社会文化的层面。比如,古与今的关系,名家书法与无名氏书刻的关系,财富与收藏的关系,学术与艺术的关系,艺术与社会体制的关系,平民与精英的关系,经典化和修辞策略的关系等等。本书通过描述和分析古今书法中的一些现象,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 《书法常识》 启功、秦永龙两位先生编著的这本《书法常识》囊括了书法学习方方面面的基础知识,从执笔、用笔、结字、临帖,到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的笔法和特点,以及各种书体的演变发展等都有翔实的介绍,对于广大书法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法入门书。 《书谱》 《书谱》是唐代书法家孙过庭的一篇书学理论名作,在书法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书约请《书谱》研究名家郑晓华教授对其进行注释、译文、点评,使这篇整饬精丽的骈文书学名作易于理解,更揭示出其中蕴含的重要书学理论精髓和贡献。本书前言条分缕析,讲解精当,尤为阅读本书之关键。《书谱》本有图录,在流传中佚失,本书特请作者选取一百余帧名帖,分隶、篆、行、草、楷五体编排,并略加讲解,希望能恢复原作图文并茂的本色。 《书法没有秘密》 《书法没有秘密》以凝练真诚的文字,系统讲述了书法世界中少人提及,但却可以为多数读书人看清楚、听明白的人和事。文风奇崛,读之荡气回肠,令人大呼过瘾。全书共分八章,开篇为书法正名,名正则言顺,让人立刻了解所谈究竟为何物;其后是习字通规、临摹方法、碑帖流派,以及笔墨纸砚的选择要旨,分享作为书法家由临摹走向自由书写的心得与经验,和欲善其事的器用准备;最后,以书法史家的视角钩沉书史演变,新版着重探索唐以前(寇克让先生称之为书法古典期)的故人故事,特别是关于“草书之神”张旭的定位石破天惊,堪为寇先生近年研习书法与研读文献的心血结晶。这是寇克让先生关于书法战略的一次文字努力,也是一次由习字心法向人生思考升华的尝试,为读者提供一席丰沛灿烂的精神盛宴。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