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的7本书,从7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教育这件事。教育不仅是针对孩子的,我们成年人也需要接受教育,时刻保持清醒、包容的头脑,持续学习,不断精进,共同走在终身学习的人生旅途上。 1 《爱弥儿》 卢梭 探讨体验生活的教育方式 生活最富有意义的人, 就不是年纪活的最长久的人, 而是对生活感受最深的人。 书籍简介 这本书写于18世纪,卢梭教育理论的前瞻性很惊人的。之后很多教育观念,包括儿童的心理学发现,都在印证卢梭的教育观念和理论。 爱弥儿这个假象的男孩,从0岁开始,一直到成人之后结婚,采用与当代社会不一样的教育方法理念,爱弥儿成为一个健康,有着崇高品质,懂得爱和被爱的理性之人。 作者简介 让·雅克·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杰出的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漪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 2 《培根论说文集》 弗朗西斯·培根 探讨获得学问需要的特质 培根论学问,知识就是力量。 书籍简介 《培根论说文集》是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创作的随笔集。主要收录了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方方面面。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 作者简介 弗朗西斯·培根,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1st Viscount St Alban),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又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 3 《追忆蔡元培》 陈平原&郑勇 探讨“文理同源”的思想 若无蔡先生之兼容并蓄,则恐无今日之北大精神。 书籍简介 本集所选追忆文章,兼有史学价值与文学韵味,剔除了许多过分专业化的、需要特别知识准备才能阅读的“准论文”。希望这些有专业而又不囿于专业,能文章而不只是文章的基本风貌,读来或庄重,或琐碎,或洒脱,或俏皮,或长篇大沦,或三言两语,却有助于显示传主生命历程及精神境界的不同侧面。 作者简介 陈平原,北京大学首批的两位文学博士之一。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勇,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长篇小说《警察故事》、《欲望涅槃》、《北京“的”歌》。 4 《下乡养儿》 冯丽丽 探讨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无可复制。 书籍简介 下乡养儿是一本我们从来没见过也无法归类的亲子书。在此之前,我们看到的个案都以成功者的面目出现。书里的孩子都是成功的,都上了哈佛耶鲁或北大清华;家长在书里也是成功的,拥有强大的内心、生活的智慧。然而,《下乡育儿》里的角色却是软弱无力的。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这样的一家三口,却为我们提供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它别开生面地向我们展示了日常经验之外的情与景,痛与爱。 作者简介 冯丽丽,河北省邯郸市人,70后,大专学历,无固定职业,长期在三联书店等多家出版社、杂志社担任兼职校对。 5 《窗边的小豆豆》 黑柳彻子 探讨真正的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首先是接受,其次才是引导。 书籍简介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让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这本书不仅带给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者简介 黑柳彻子,日本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她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后,不仅在日本,而且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2001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 6 《在耶鲁精进》 王烁 探讨传递思维方式的教育 教育,不止是传授知识, 更需要传递思维和认知方式。 书籍简介 全书分为耶鲁故事、极简金融课、极简谈判课、财智逻辑、在美国看美国、大学•问•答网友六个部分,讲述了作者在耶鲁大学的学习与生活中收获的识见与体悟,引领读者近距离接触前沿的知识思维。 从耶鲁大学精品课程的学习笔记,到与世界一流学者的交流心得,王烁告诉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还有将学习作为终身之旅的可能性与必然性,欢迎你一路同行。 作者简介 王烁,财新传媒执行总编辑;《财新周刊》主编。2016年耶鲁世界学者;2012年世界经济论坛全球青年领袖;2007年和20008年博鳌亚洲论坛青年领袖。 7 《游戏改变教育》 格雷格·托波 探讨如何用游戏为教育引路 游戏绝不是书籍的死对头, 而是拯救书籍的好方法。 书籍简介 本书超越了空泛地探讨“玩数字游戏有益还是有害”的层面,转而去思考: 如果孩子们都爱玩数字游戏,那是为什么?什么样的数字游戏,以及从成功的数字游戏中学到的什么手段,可以用来重新设计学习、学校乃至教育体系,使之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吸引和切实的好处?如何用数字游戏帮助治疗孩子的心理疾病?父母应该如何跟孩子谈论其玩游戏的习惯? 作者简介 格雷格·托波,《今日美国》资深教育记者,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斯宾塞教育奖学金得主,曾供职于美国公立及私立学校,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成为报社记者后,他亦时常以教育记者的身份参加学校的董事会会议,并亲历多项国家级教育项目的制定过程。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