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群众真是很忙,有一场八卦从去年底演到现在,并且从出轨戏码演变成艺人品德讨伐战,甚至惊动了党媒,人民日报、紫光阁都参与其中。(不了解的群众请自行百度PGone+李小璐) 吃瓜群众们肯定从来没有想过,会有这么一天,媒体和各圈粉丝、路人如此团结一致。 不过,大部分时候,吃瓜群众围观八卦抱的都是看热闹的心态,毕竟八卦让人快乐。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在八卦别人和看娱乐新闻的时候,人脑会分泌内啡肽,让人产生一种幸福、快乐的感觉。 所以,我们就要“娱乐至死”吗? 大众对娱乐新闻的追逐,对于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在这个事件中,刷新了很多人认知底线的部分粉丝的行为,又可以如何解读? 下面两本书应该能够给你带来一些思考。 No.1 ▼ 《娱乐至死》 作者:[美] 尼尔·波兹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这本书是世界著名媒介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反思和哀悼,讨论了文化内容娱乐化对大众生活及认知产生的影响。 波兹曼认为,媒体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来“定义现实世界”。 其中,媒体的形式极为重要,因为特定的形式会偏好某种特殊的内容,最终会塑造整个文化的特征。 彼时,伴随着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电视时代蒸蒸日上。而电视的娱乐化表达方式,使得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几十年后,我们从电视时代跨入了互联网时代,娱乐化仍是主流的表达方式。 我们获取的信息,被各种算法、热点和舆论引导;我们整天刷着手机看这看那,主动或被动地接收信息,却思考得越来越少。 人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的那一天,会否到来? 所以,波兹曼在上个世纪对于电视时代敲响的警钟,在互联网时代仍然适用。 No.2 ▼ 《乌合之众》 作者:[法]古斯塔夫·勒庞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除了娱乐化表达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前文所提的八卦事件中,还有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就是:群体性行为特征。 事件中,部分粉丝做出了许多反逻辑、反常识、反智商的行为,甚至引出了“紫光阁地沟油”这样的惊天乌龙。 这恰好符合了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里提出的群体一般特征:自觉的个性消失,形成一种集体心理,表现出无意识、低智力等。 无论是什么人组成群体,无论他们的生活方式、性格或智力如何,只要他们形成了群体,他们就拥有了一种集体心理。 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智力差异削弱了,个性也消失了。异质淹没在同质中,无意识的特点占了上风。 为何如此?古斯塔夫·勒庞给出了如下解释: 第一,个人在群体中会感到有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这种力量会让他感情用事,而他单独一人时肯定会有所收敛。 群体无名无姓,因此可以不负责任,当束缚个人行为的责任感完全消失时,人便会肆意妄为。 第二,传染性。 传染是一种很显然的现象,在群体中,任何情绪、任何行为都具有传染性。 这种传染性强烈得很容易使个人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那是一种与他本性大不相同的态度,只要属于群体,他就会身不由己。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它决定了群体中的个人有时会呈现出与他独处时完全相反的特性。 群体中的个人容易接受暗示,第二条提到的传染性正是这一特点的结果。 群体中的个人是沙漠中的一粒沙子,风想把它吹到哪里就可以吹到哪里。 不管是《娱乐至死》还是《乌合之众》,其实都是在提醒我们,不管外界如何喧嚣,永远不要忘记独立思考。而阅读,是让人沉静下来的一种极好的方式。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