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防联盟

书单 | 秋之韵,秋之歌,秋之回忆

中国黑防联盟 小说推荐 2024-09-01 19:42:15 0
在欣赏了春的激情,夏的狂热之后,秋天表现出了它特有的稳健与厚重。有人说,秋天是寂寥和凄凉的;也有人说,秋天是一种美丽和希望。在这个季节,我们更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懂得了更高层次的责任和美丽。于是,我想在大家醉心于自然之美时,带来一些精神养料~

1

《瓦尔登湖》

书单 | 秋之韵,秋之歌,秋之回忆

【美】亨利·戴维·梭罗

“——

最富有的时候,你的生活也是最贫穷的。吹毛求疵的人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一个安心的人在哪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抱着振奋乐观的思想,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犯不着千辛万苦求新,无论衣服还是朋友。把旧的翻新,回到它们中去。万事万物没有变,是我们在变。

——”

简介

瓦尔登湖(Walden 或 Life in the Woods),中国大陆译“瓦尔登湖”,**译“湖滨散记”,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该书出版于1854年,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瓦尔登湖》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衷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此书毫不晦涩,清澄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

2

《人间草木》

书单 | 秋之韵,秋之歌,秋之回忆

汪曾祺

“ ——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曾经知已再无悔,已共春风何必哀。 虔诚地呼唤风。那一刻,人与天有种神秘又真诚的交流。 光才是现实世界,而树木不过是用来反映和折射光线的间隔物。

——”

简介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优秀的散文集。当代文坛上,能同时在小说和散文两块田地里经营,且自成一家的并不多,汪曾祺先生算是其中的一个。汪曾祺先生是公认的文体家,不仅能写一手优秀的小说,还能写一手漂亮的散文。

《人间草木》是汪曾祺写他的旧人旧事、旅行见闻、各地风土人情、花鸟虫鱼的经典散文集,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他对凡人小事和乡土名俗的深深眷恋和对旧日生活情景的缅怀。

这是一部写给所有文学爱好者的最珍贵的名家经典作品,本书通过精选汪曾祺先生的多篇经典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堪称当代小品文的经典,让读者足不出户便能领略一代散文大师作品的风采。

3

《小窗幽记》

书单 | 秋之韵,秋之歌,秋之回忆

[明]陈继儒

“——

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流年,长短皆逝。浮生,往来皆客。

——”

简介

《小窗幽记》儒家通俗读物,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处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也在急速变化中。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环境,我们不禁要喟叹,现今不仅做事难,做人更难。处世之道,就是为人之道,今天我们要立足于社会,就得先从如何做人开始。明白怎样做人,才能与人和睦相处,待人接物才能通达合理。这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值得我们终身学习。而在如何立身处世方面,陈继儒的《小窗幽记》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他归纳出的“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四法,建议人们保持达观的心境,平和地为人处世,对后人影响至深。

4

《草木缘情》

书单 | 秋之韵,秋之歌,秋之回忆

潘富俊

简介

左手文学,右手科学,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

恋恋文学与植物,传唱千古的隽永关系!

作为一位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科学家,作者在文学与植物世界间纵横穿行,梳理、解读文学与植物“缘情体物”的微妙关联,编枝结草搭建起一座沟通文学与自然科学的鹊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精妙细致美好的古典场景。

本书为我们描绘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作者累积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在书房中遨游文学世界,在田野中实地探访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每种植物,考评大地自然生态,还原几千年来文人笔下的植物原貌,解析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名称与寓意的植物面貌,并找出植物引进中国的脉络,同时分辨虚实,厘清文学作品的写实与想象。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面亲近古诗词,一面认识大千植物世界。

5

《孤独者的秋天》

书单 | 秋之韵,秋之歌,秋之回忆

[奥]特拉克尔

“——

从一阵风的幻影里诞生

我们漂泊形影孤单,

失落于那种永恒的命运,

像牺牲不知为谁而奉献。

像乞丐我们一无所有,

像傻瓜守在紧闭的门前。

像盲人我们只听到沉默,

我们的言语消失在里面。

我们是不知去向的过客,

是被狂风吹散的云彩,

花儿颤抖于死亡的凛冽,

等候那最后的时刻到来。

——”

简介

《孤独者的秋天》为特拉克尔诗歌集。包括诗集、梦中的塞巴斯蒂安、孤独者的秋天、死亡七唱、逝者之歌等八部分。
其中《孤独者的秋天》这首诗共有三节,每节由六行组成,结构和谐匀称,语言干净纯然。诗人着力营造出一种静谧氛围,而这种氛围如同一幅表现主义的美术绘画,色彩灰暗,阴冷凝重。诗人内心的矛盾、挣扎纠结盘旋于诗歌文本之上,显得超脱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