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自思想启蒙之后,人性的探讨一直是亘古不变的重要话题,经典如但丁《神曲》中的炼狱天堂,《圣经》里的七宗罪,现代如电影《2012》等世界末日。你会发现最不相信人类的其实便是人类自己,“人性”二字也往往与丑陋黑暗扯不清。 有阳光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阴影。人类的“黑暗之心”便是我们内心隐藏、复杂、不合常理的那一面,人性复杂和黑暗的那一面。 然而在人生的大部分时候,人们会表现得阳光甚至高贵。在这个阳光的表面下,有一种人,他们的重要任务,就是透过这种日常表象,向人心极深处探索,找到黑暗中的恶龙。 这种人就是小说家。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他们与恶龙遭遇甚至搏斗后写下的七本杰作。当你见过黑暗,才愈知光明的可贵。 《白夜行》 一般的推理小说读起来,就像是解谜一般,将答案抽丝剥茧到你面前。 然而小编读《白夜行》时,却发现东野圭吾并不致力于此,他的野心,是把人心和人性的暗面推向极致。 《白夜行》中的主角,背负着令人错愕又痛心的罪恶,但他们的所作所为,我们却能够一次次地理解。 因为在他们成长的开始,面临的就是一个已经崩坏的世界。原生家庭的扭曲对一个人冲击,竟可以造就毫不回头的恨和几乎不留寸缕的爱。 东野圭吾构造了彻底的黑,将读者抛进了绝对的冷酷:最光明的白天是夜晚,最灿烂的希望是不存在。 《失明症漫记》 假设有一天,全世界的人都突然失明了,那人们的生活将发生什么改变? 这就是《失明症漫记》的故事背景,说实话,小编第一次知道时还觉得挺没吸引力的,这个设定对于小说来说并不是特别新奇。 但通过栩栩如生的细节刻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若泽·萨拉马戈把这个烂俗的设定抢救过来了——读完书,你甚至会觉得它可能是真实事件改编的。 你想想,全世界的人都看不见彼此,也再也没有类似政府的监督者,你做什么事情只有你自己知道……于是,人们不再注意外表,美丽的城市一夜之间变为屎尿之坑;人们也不必再遵循秩序,强奸、抢劫、杀人、偷窃在这里完全没有禁忌。 但如果你是千万个失明者中唯一一个复明的,面对这道德沦丧的世界,你会怎么做?是崩溃还是征服? 失明带走的不仅仅是视力,还有我们最珍贵也最脆弱的人性。 《米》 五龙,这是在小编多年阅读史中,一旦想到就感到背脊发凉、胃部不适想赶紧跳过去的名字,可是他又确实是一个只要想到描写人性黑暗,尤其东方式的黑暗,第一时间就蹦出来的名字。 他是苏童小说《米》的主人公。 故事并不复杂。五龙是个乡下流浪汉,被小城米店老板收为长工。在这个小城里,五龙获得了从米店老板到其大女儿以及整个街上各种庞大势力从身体到人格的全方位侮辱。 而这位仁兄,绝不像一般底层人民那样逆来顺受。他将各种邪恶手段发挥到极致,最后将米店的两个女儿全部强娶了,将整个米店占为己有,最后将小城中的其他势力也全部消灭,而五龙最后本人也被自己的亲人各种算计,金牙都被儿子撬光,死在回乡的火车上。 故事虽简单,但苏童营造的整个故事环境却不只是邪恶战胜正义这种简单逻辑。整部小说中几乎没有一个正常人,没有一个人性健全。他们沉溺于情色、金钱、权力、暴力、欺凌等各种欲望中。(好书推荐尽在推荐书:www.tuijianshu.net) 那里处处盛开了恶之花,唯一清香的,也是五龙唯一信任的让他放松的,是整个故事的隐喻,大米。 《罪与罚》 每部伟大小说最终一定会让你起码记住一个人。人性的黑暗和复杂最终体现在那个人身上。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这部被很多人认为其一生最伟大的作品中,拉斯科尼科夫,绝对是今天看来都极有意思的人。 杀人是黑暗小说的必然母题,大部分人杀人都是出自人性中最阴暗的部分,可是,拉斯科尼科夫却是一个极品。 这个衣衫褴褛、交不起学费的大学生跟于连一样渴望摆脱贫穷挤入上流社会。但他居然形成了这样一种理论:人类历史上,每一次社会变革都是对旧的社会伦理秩序的亵渎和叛逆,而社会变革的领导者也必然是谋杀旧秩序的“罪犯”,这些罪犯同时也成为了创造人类历史的“行动者”。 这种带有法国大革命色彩的理论让这位大学生走上了杀人之路。他杀死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但他宣称,他杀人的真正原因不是物质欲望,而是一种文化精神需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劫富济贫、主持正义。 《蝇王》 一般人会认为,孩子天生是纯真的,善良的。 但在《蝇王》作者戈尔丁看来,作恶不分年龄大小。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未来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由于飞机事故,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坠落到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的荒岛。 如何生存下来呢? 这些来自文明社会的孩子们决定齐心协力,共同在岛上打造一个民主社会,但好景不长——野兽出现了。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原本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是如何一步步堕落,像实验室中的小白鼠一样开始了残酷的内斗...... 民主、人性、法律......这些人类引以为傲的文明产物一一崩塌,人彻底地沦为了动物。 《夹边沟记事》 这是一本读起来会感觉很沉重的书。它的沉重不仅来自作家杨显惠的文字,也来自文字背后那段真实存在过的荒谬历史。 夹边沟是甘肃酒泉地区的一个劳改农场,自1957年全国性的反右运动开始后,这里先后羁押了近三千名右派分子。然而到1960年底,存活者已不足一半…… 杨显惠采访了近百名当事人后,通过19个故事,让我们感知了当年夹边沟的苦难、饥饿与死亡。 小编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些暴露人性黑暗丑恶的情节: 为了得到一块手表,农场医务室所长在没有断气的情况下,就将病人送进太平间; 还有人平时对右派岳父“划清界限”,得知岳父饿死后竟然长出一口气:这就好了。 当然,笼罩在夹边沟最大的幽灵还是饥饿。食物短缺的右派们吃干菜叶,吃根本无法消化的黄茅草籽,实在没的吃了,那么人就会成为食物…… 《罗生门》 这本书是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中短篇小说集,同名短篇小说《罗生门》是其中的一篇。 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则改编自这本集子里的另一个短篇:《竹林中》。小编觉得,这是一篇揭露人性的神作。 它通过七个人的供词,讲了一个非常离奇的故事。竹林中发生了一起凶杀案,死者是一名武士,然而,凶手是谁呢? 从盗贼、武士妻子、武士(死去后附身于巫女,开口说话)的供词中,我们大概能知道如下信息:武士和妻子路过山林,盗贼见色起意,编造山里藏有宝藏的谎言,将武士诱骗进竹林,然后将其制服,绑在树下,又在武士面前玷污了武士妻子…… 然而三个人的供词的后半部分,却出现了诡异的一幕:盗贼、武士、妻子都说是自己杀死了武士—— 盗贼说自己英勇决斗取胜,杀死了武士; 妻子说不堪受辱,杀了丈夫并准备自杀,但自杀未遂; 武士说因妻子决定跟盗贼走而悲伤地自杀。 究竟是什么比性命还重要的东西,让三个人争相承认杀人? “生命比什么都重要”,这是我们一般人的观点。但小说家的任务,从来都不是重复人所共知的东西,他要找的,是人深藏不露的黑暗之心。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