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手机不离手的都市大众而言,中国企业界的大佬们,比如王健林、张瑞敏、马云等,时至今日似乎仍有意与微信、QQ这样流行的互联网工具保持距离。 但是,远离这些流行工具,并不是大佬们拒绝互联网。事实上,大佬们对互联网的理解,要远远超过普通意义上对某些应用软件的使用技巧,而直达在互联网时代社会、商业发展趋势的思考。 而这种深度的思考,远远比掌握某些应用技巧,更能引领中国企业界在互联网时代的布局和发展。比如引领海尔从传统制造业企业向互联网时代企业转变的管理大师张瑞敏,他最大的爱好也是他获取信息最集中的途径就是读书,平均2-3天就会有一本书下肚,每年阅读的各色书籍百余本。从他的书单中不难看出其在海尔互联网化转型过程中的深度思考。 这种深度思考,说明真正的互联网思维,不是互联网工具的使用,而是对互联网时代社会及商业逻辑变化的前瞻性洞察。如下这些整理后的首席书单值得为有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摸索企业管理需求的阅读者推荐。 首先,是基于对宏观商业环境变化趋势的观察。 首要推荐是KK的《失控——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该书认为“进化的代价就是失控”,因此,张瑞敏认为企业的变革也不得不在这种一边进化,一边失控的环境中继续前行。这几乎明确指出了海尔的转型之路注定只能在失控—调整—再失控—再调整的过程中不断摸索。 而失控到调整的方法,可能来自于《当下的冲击——当数字化时代来临,一切突然发生》一书。该书数字时代对原有社会结构和行为逻辑的冲击无所不在,应对这一冲击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张瑞敏则认为在这一巨大冲击面前,企业只有洞悉大趋势,随势而变,才能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赢家。 这种趋势可能体现在方方面面,但对于商业社会来说,则重点表现在一种新商业文明的建立。《新商业文明:从利润到价值》中表示,企业有必要构建一种新型的经营理念,更加关注真实的价值创造而非仅仅关注股东利益,这是企业获得更高水平的优势从而持续获利的必然道路。 这成为海尔进行互联网化转型的关键指导思想。传统企业就像在跑步机上跑步,总是追求产品产量,根本不知道用户是谁,不断陷入压货、库存、降价的恶性循环。而海尔互联网化转型的根本目的,是为用户创造价值,为每一个具体的用户提供满足其需要的针对性的产品。这一思想也成为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指导思想。 其次,是互联网时代商业环境,对企业具体管理模式的思考。 在《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中,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企业在互联网时代应如何管理。德鲁克认为互联网的最大影响在于消除了距离,一旦信息距离变为零,企业与用户沟通的成本就急剧降低,因而企业可以围绕用户需求进行快速反应。 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应该基于“围绕用户需求进行快速反应”的目标而建立。因此,张瑞敏提出了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的三个无,作为海尔互联网时代组织结构的基础逻辑,并据此开始实践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和用户个性化的变革。 这一方面要求企业能够迅速获得用户需求数据,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员工能够基于用户需求快速反应。在《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一书中,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作为该领域的权威,指出大数据将为人类的生活创造前所未有的可量化的维度。大数据已经成为了新发明和新服务的源泉,而更多的改变正蓄势待发。 很次用户需求,正是基于大数据才得以量化成为产品创新的源泉,而一个有力的团队才能有效利用大数据发掘用户需求,并及时转变为创新产品。 在《轻足迹管理——变革时代的领导力》一书中,作者常博逸提出组织结构应该呈模块化,就像军队中的小型精英突击队,公司每一单独版块都跨领域且高度自治,但又由中央部门统一协调。这成为海尔团队组织结构和工作协同逻辑的指导思想。 海尔的员工创客化、企业平台化改革,都复合轻足迹管理的逻辑。现在,海尔组织结构的第一个特点是跨领域的,不是说一个模块就管着这些事,它要跨到很多领域。第二个特点则是高度自治,也就是它有很大的自主权、决策权。 作为小微的团队可以在发现市场机会时独立决策,快速执行,而企业作为平台则为其协调配给各类资源,帮助小微团队快速把产品创意变成具体产品,从而能够快速把握市场机遇。 互联网推动了人类历史上最大变革的到来,而对这些错综复杂但鞭辟入里思想的深度解读,可能才有可能描绘出互联网思维的真实图景。 对张瑞敏这样的管理大师而言,互联网思维是对当前世界、社会和商业环境进入新时代的观察和判断,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对一些工具的具体应用技巧。而这些对趋势的观察和判断,才是中国企业界拥抱互联网时代应有的真知灼见。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