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北影节后,还可以看这些书继续过瘾 北影节虽然要落幕了,但是阅读还可以成为我们的另一条“观影”路。 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明天就是最后一天了,从抢票、转票到真的亲临现场观影,每一年的北影节都好像是影迷们的一个小节日。不知道有多少人抢到了自己心仪的电影票,又有多少人在为错过了今年的【致敬大师系列】而深感遗憾? 说到今年北影节的“大师系列”,值得一提的是“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逝世十周年纪念”的放映活动。为了能让影迷们近距离感受这位意大利电影大师的风采,举办方特意安排了13部安老的作品,从其首部剧情长片《某种爱的记录》到谢幕之作《云上的日子》。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位现代主义电影艺术大师就是本雅明眼中的“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他的作品,既暗示了人类文明的终结,又碰触了诸多现代西方哲学的经典命题,如自我救赎。 观影后,有的影迷可能会感叹,大师的作品晦涩难懂,无从下手。但有时候,借助文字去解读电影,或许也不失为一条观众走进影像的捷径。就像德国电影大师文德森就曾借助文字,在书中向世人展现安东尼奥尼创作中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逐渐意识到,米开朗基罗不从剪接的角度思考。每一条拍摄发生时他就只考虑那单个镜头——或者一次用几台摄影机拍摄时,就考虑那一组镜头。只有当这一段拍完了,他才去决定下一段戏如何处理。他不预先设计所谓电影的时空连续性,就好像建筑师先设计一座房子再建造它;他是慢慢地堆起石头,让感觉指引自己,而不是实现订好的计划。最后,以这种直觉和经验主义的方式,一座复杂得令人惊讶的建筑形成了,比起一座预先设计好的房子,它可能对居住者和观看者都更加开放。”——《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 今天,我们特意准备了一份关于【电影大师】的书单,北影节虽然要落幕了,但是阅读还可以成为我们的另一条“观影”路。 《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作者: [德] 维姆·文德斯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译者: 李宏宇 出版年: 2004-09 1994年至1995年间,德国著名电影导演维姆·文德斯在与安东尼奥尼共同执导影片《云上的日子》时,写下了一部拍摄日记《与安东尼奥尼一起的时光》。在书中,文德斯曾这样评述安东尼奥尼:“他像他的作品一样镇定而有派头,他的每一点见解都如同他的电影那样激进与现代。拍电影对他而言是那么重要的存在体验。在他眼里,每一个手势和每一次摄影机运动都成为某种必不可少、永恒不变和确凿无误的东西。在这个时代,电影院放映的那么多东西都是任意而为毫无个性,而他实在是另一种影像创作的典范。” 《有如走路的速度》作者: [日] 是枝裕和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 译者: 陈文娟 出版年: 2016-2-1 《有如走路的速度》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的首部随笔集。是枝裕和作为20世纪90年代日本独立电影人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被誉为“小津安二郎的接班人”。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人文境况,引人深思。据了解,拍摄前一部作品《奇迹》时,导演很长时间没回家。时隔一个半月之后的一天晚上,他回到妻子和女儿守候着的家中,三岁的女儿在房间一角读绘本,不时朝她瞥几眼,流露出很在意他的样子,可就是不到他身边来。于是他觉得要多花时间陪在家人身边。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是枝裕和的电影作品大多偏向日常的家庭主题,虽然这样的主题也时常遭受业内人士的质疑,但他却一直觉得,创作时心里装着世界,并不等于自己的作品被世界广泛认同。“如果像这样关注和挖掘自己内在的体验与情感,就能达成某种普遍性,自然再好不过。我想暂时用这样的角度,来思考自己与电影,以及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梦书》作者: [意] 费里尼 / Fedrico Fellini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 2012-9 在《费里尼:我是说谎者》这部纪录片里,费里尼的一个朋友称,遇到玛西娜之前的费里尼真的是个浪荡儿,总是在火车站和公园的长椅上过夜,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直到朱丽叶给了他一个家。”也是这位朋友在镜头前,刺破了外人想象的“爱情童话”:他们有过一个儿子,活了10天就夭折,这成了他们之间不能愈合的伤疤。裂痕和伤害在这段关系里始终存在,难以为外人道。而这一本《梦书》同样讲的是费里尼的故事,全书分为两卷,另外还有一些标注了日期的散页、以及送给友人和供出版的画作。从某程度上来说,这是一次关于导演个人隐私的曝光,读者通过它,可以补全费里尼未曾公开的生活细节和作品。 《英格玛·伯格曼》作者: [法] 雅克·奥蒙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田庆生 出版年: 2012-2 英格玛·伯格曼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的父亲是一位路德派牧师,经常用自行车带着他去厄普兰地区的乡村教堂布道。而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童年经历却对这位殿堂级的电影大师今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冬之光》的拍摄地点正是厄普兰一带的乡村,《最美好的愿望》则完全是伯格曼父母的传记;此外,父亲的牧师形象还活跃在《第七封印》、《呼喊与细语》等多部作品中。 伯格曼曾经把戏剧比作妻子,电影比作艳遇,他曾表示,妻子值得倾注一生以待,而电影或许只是一时疯狂。然而,正是这种“可爱”的心理直接导致了他80年代的息影以及投身戏剧,尽管当时的他已经在全球银幕树立了一座难以逾越的丰碑。作为舞台剧导演,伯格曼曾认为,“一个舞台剧导演与一个剧作家的身份是不可兼容的。导演必须学会进入某种比他自己更重要的东西当中,并成为一个臣服于行规与谦逊的要求的集体当中的一分子”。 如果你是伯格曼的粉丝,或者说,你对他作品背后的故事充满了好奇,那这一本由巴黎第三大学教授雅克·奥蒙所写的《英格玛·伯格曼》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的造梦之路》作者〔日〕今敏 译者:焦阳 版本:新星出版社 2012年12月 今敏, 可与宫崎骏比肩的动画界的造梦大师。他掌控着梦境与现实,也颠覆了不少既定的概念,他的作品影响过诸如沃卓斯基、诺兰等好莱坞大导演,甚至推动了整个电影界的革新。也许,你看过他的作品,也为之痴迷,但却可能不曾知道,这些作品背后少有人了解的秘密。 今敏曾有一段时间,精神状况非常不好,当时他忍痛搬出住了很多年的公寓,各种回忆涌上心头,甚至差点哭出来。而在克服了压力、恢复健康后,朋友给他介绍了个女朋友,交往了不到一年就两人就结婚了。大事当机立断,这也是他身上不可思议的地方。关于结婚后住在哪里,他和妻子反复商量,最后定在武藏境车站另一边的一栋住宅。而就是在那里,他经历了种种——漫画《Seraphim》和《OPUS》的腰斩、为《未麻的房间》战斗、和《千年女优》中的千代子一起踏上旅程…… 《伍迪·艾伦谈话录》作者: [美] 埃里克·拉克斯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译者: 付裕 / 纪宇 出版年: 2016-9 “艾伦是一位最具真正意义的艺术家。他令人着迷、能说会道、风趣诙谐。采访之前我很紧张,因为他的公关人员给我的采访时间非常少。然而,艾伦平静地侃侃而谈,从不迟疑、从不离题、从不只说半句话。” ———洛朗·蒂拉尔 这一本谈话录是从1971至2009年间伍迪艾伦接受其传记作者的访谈全记录;其中包括了这位电影大师关于电影拍摄、剧本写作、私人生活的坦率自白;他的幽默、智慧和妙语连珠的本事想必了解他的影迷都不会陌生,而就是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导演却曾在书中给出这样质朴的忠告: “我要警告未来的每一位电影导演,最大的危险是认为自己知道关于电影的一切。时至今日,我对观众做出的反应仍然感到诧异,有时甚至感到震惊。我认为他们会喜欢这个人物,结果他们对他全然不感兴趣,反而喜欢另一个我几乎不太在意的人物。我认为他们将在某个时刻发笑,结果他们竟对我从没觉得多逗趣的东西哈哈大笑。在某种程度上,这有点儿令人沮丧。然而正因如此,导演工作才会这么富有魔力、这么令人着迷、这么乐趣横生。如果我认为自己知道关于电影的一切,我早就不拍电影了。” 《讲故事的人》作者: [美] 理查德·什克尔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译者: 陈数 / 悠拉 出版年: 2015-3 作为一本回顾性传记,作者理查德·什克尔,杰出的作家和影评人,同时也是一名纪录片导演,以独特的视角介绍并剖析了斯皮尔伯格的28部重要电影作品。斯皮尔伯格自己的人生经历本身就闪耀着梦想的光芒,1946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他来自一个平凡的家庭,父亲是一名电气工程师,母亲经营餐馆同时也是一名钢琴演奏家。1959年,他凭借自己拍摄的一部微型电影拿到了童子军摄影勋章,这项成就也是促使他后来走上职业电影人之路的诱因。斯皮尔伯格在十几岁时就向来他家看电影的朋友们收门票,年仅13岁就凭借一部战争题材短片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奖项。很快,他就偷偷混进了环球影业的片场,并且最终留在那里做了一名实习生。而就在那之后,也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影史佳话了。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作者: [法] 安托万·德·贝克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方尔平 出版年: 2011-10 在世界导演的殿堂中,塔可夫斯基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一如他本人曾说过的那样,“时间是‘我’存在的条件。一旦个人与其存在条件的关系被切断,我们的活力氛围被摧毁,死亡就紧接着降临了。个体时间的死亡也同样-这是人类这一生命变得让活着的人无法感受到的结果。对于周围的人来说,这就是死亡。” 这本书围绕塔可夫斯基一生珍视的主题——大地的存在、人们的孤独、梦境、神秘主义等——展开,着重分析了他独特的电影语言。 而关于人们为什么要去电影院?他一度给出了最好的答案,或许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苦苦等待的答案。“是什么让人们走进黑暗的放映厅,花上两个小时观看银幕上的光影游戏?是为了找乐子?为了获得某种麻醉剂?的确,世界上到处都有娱乐业的托拉斯与康采恩,它们对电影、电视以及其他视觉经济进行剥削。但我们的出发点并不在此,而在于和人类认知并掌握世界的需求密切相关的、电影的原则性本质。”在他眼中,人们去电影院通常是因为时间,为了失去或错过的时光,为了不曾拥有的时光。人们为了生活经验去看电影,因为电影有着其他艺术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开阔、丰富、浓缩人的实际经验,而这就是电影实实在在的力量所在。 《草疯长》作者: [日] 今村昌平 出版社: 雅众文化/新星出版社 译者: 高培明 出版年: 2016-10 今村昌平,日本电影新浪潮领军者,曾两度荣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毕生拍片20部,有15部入选《电影旬报》的年度十大电影。1975年,他创办日本电影大学,培养了三池崇史等多位导演。看过他作品的观众不难发现,导演本人很强调人的性欲和食欲这两种本能,所以,卖春、强暴、偷窥,甚至弑父等情节,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之中;不过,这些电影中看上去有些粗鄙和猥亵的描写,并不是粗暴地卖弄色情的手段,而是反映现实的要素。而这一本去年出版的今村昌平随笔集恰好讲述了他朴实的电影梦与人生观。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