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推荐 | 10本比电影还好看的原著小说推荐 1、《一天》 (英)大卫尼克斯 南海出版公司 2014年11月 重回故地,原来的人还在那里等你吗?这是一个令所有人都怦然心动的心谜。永远没有答案。 大学毕业的前夜,平凡女孩爱玛偶然邂逅俊美富有的德克斯特,两人度过甜蜜的一夜,又匆匆分离。 此后每年同一天,伦敦、罗马、巴黎、爱丁堡,爱玛远远地看着德克斯特满世界游走,做主持人,跟漂亮女人调情,结婚,又离婚。他偶尔寄来一张寥寥数语的明信片,被她悄悄珍藏。 十五年后,爱玛、成熟、独立,有喜欢的事业,有珍视她的恋人;此时,德克斯特疲惫落拓地回到她面前。她还在那里等他吗? 2、《海上钢琴师》 (意)亚历山德罗·巴里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2年08月 天堂的名单里,没有他的名字。从未出生,从未死亡,从未存在。1900。海上钢琴师。一个传奇中的传奇。 1900年,“弗吉尼亚人号”豪华邮轮上,一个孤儿被遗弃在头等舱,由船上的水手抚养长大,取名一九零零。一九零零慢慢长大,显示出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听过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动。 爵士乐鼻祖杰尼听说一九零零的高超技艺,专门上船和他比赛,最后自叹弗如,黯然离去。这一切都发生在海上,一九零零从来不愿踏上陆地,直到有一天,他想看看大海,想下船,但还是没有去成。后来油轮被废弃,装满了炸弹,一九零零也随之而去。 1998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成为史上流传最广的电影之一,其中几乎照搬这部作品中的台词至今仍为影迷为所津津乐道。 3、《肖申克的救赎》 斯蒂芬·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01月 总而言之,自从那天安迪谈到墨西哥和彼得·斯蒂芬以后,我开始相信安迪有逃亡的念头。我只能祈祷上帝,让他谨慎行事,但是我不会把赌注押在他身上。典狱长诺顿特别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安迪不是普通囚犯。可以这么说,他们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工作关系。安迪很有头脑,但也很有心,诺顿下定决心要利用他的头脑,同时也击溃他的心。 只要诺顿还继续审核“外役监”名单,就没有人会提名安迪参加“外役监”计划,而安迪也不像锡德,他绝不会那么随随便便地展开逃亡行动。 如果我是他,外面那把钥匙会使我痛苦万分,彻夜难眠。巴克斯登距离肖申克不到三十英里,却可望而不可及。 4、《偷书贼》 (澳)马克斯·苏萨克 南海出版公司 2007年08月 9岁小女孩莉赛尔和弟弟在战乱中被迫送到寄养家庭,但弟弟不幸死在旅途中,莉赛尔在弟弟冷清的丧礼后偷了一本掘墓工人的手册,为的是要纪念自己永远失去的家庭。 寄养家庭位在慕尼黑凋蔽贫困的区域,大人彼此仇恨咒骂,老师狠毒无情,战火时时威胁人命。莉赛尔每晚抱着掘墓工人手册入睡,恶梦不断。养父为了让她安眠,于是为她朗诵手册内容,并开始教她识字。学会认字进而开始读书的莉赛尔,尽管生活艰苦,吃不饱穿不暖,却发现了一项比食物更让她难以抗拒的东西——书,她忍不住开始偷书,用偷来的书继续学习认字。从此莉赛尔进入了文字的奇妙世界,让她熬过了现实的苦难,也不可思议地帮助了周围同样承受苦难的人:读书给躲在养父家地下室的犹太人听,在空袭时为躲入防空洞中的街坊邻居朗读故事,安慰了每颗惶惶不安的心,潜移默化改变了原本粗鄙的性情。 5、《情书》 (日)岩井俊二 南海出版公司 2009年03月 《情书》由一个同名同姓的误会开始,通过两个女子书信的交流,以含情脉脉的笔触舒缓地展现了两段可贵的爱情。作者将那种一去不复返的早年往事写得深沉眷恋,字里行间的那股记忆中的美丽与忧伤,成为亿万人心中永远的珍藏。之后,岩井俊二将它改编成同名电影,在日本引起空前轰动,其影响迅速波及整个亚洲、欧美…… 6、《风雨哈佛路》 (美)默里 中信出版社 2015年10月 这是一个女孩与命运抗争的真实故事。面对逆境与绝望,凭借不屈服的勇者精神、毅力和坚持,她最终考进了最高学府。 莉丝出生在纽约的贫民窟,尽管父母吸毒,莉丝仍然深爱着他们。她在毒品、艾滋、饥饿充斥的环境中度过童年。在学校,莉丝肮脏的衣着,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让她饱受同学嘲弄,终因逃课被送进女童院。15岁时,莉丝拼尽全力维持的家庭最终破碎,她开始流落街头,捡拾垃圾,偷东西,她整夜乘坐地铁,因为只有在这里才能温暖入梦。莉丝早就知道,自己的生活之外,还有一个光鲜明亮的世界,只是她与那世界始终相隔。(好书推荐尽在推荐书:www.tuijianshu.net) 莉丝流落街头时,母亲因艾滋感染而死,莉丝深受触动,她决定不再继续这样的生活,她要改变命运,重返高中。 无处安身的莉丝常在地铁站、走廊里学习,她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四年的课程,并获得《纽约时报》一等奖学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哈佛大学。 7、《飘》 (美)米切尔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年07月 《飘》是一部取材于美国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的小说,书名直译应为“随风飘逝”,它出自书中女主人公思嘉之口,大意是说那场战争像飓风一般卷走了她的“整个世界”,她家的农场也“随风飘逝”了。思嘉以这一短语抒发了南方农场主的思想感情,作者用来作为书名,也表明了她对南北战争的观点,这与本书内容是完全一致的。 8、《活着》 余华 作家出版社 2012年08月 《活着》是一篇读起来让人感到沉重的小说。那种只有阖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9、《朗读者》 (德)施林克 译林出版社 2012年08月 《朗读者》讲述15岁的中学生米夏恋上36岁的女人汉娜,他们开始交往,读书,做爱。不辞而别的汉娜在八年后作为被告出现在审判纳粹战犯的法庭上。为了隐藏自己的秘密,汉娜宁愿被判终身监禁。这是一个让文学界震惊的故事,很快成为全世界范围的阅读话题。为了守护秘密,你会走多远? 10、《安娜·卡列尼娜》 托尔斯泰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7年08月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第二部里程碑式的长篇小说,创作于 1873—1877年。作品由两条既平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一条是安娜与卡列宁、伏伦斯基之间的家庭、婚姻和爱情纠葛;一条是列文和吉娣的爱情生活及列文进行的庄园改革。 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 ”。一次在车站上,安娜和年轻军官伏伦斯基邂逅,后者为她的美貌所吸引,拼命追求。最终安娜堕入情网,毅然抛夫别子和伏伦斯基同居。但对儿子的思念和周围环境的压力使她陷入痛苦和不安中,而且她逐渐发现伏伦斯基并非一个专情的理想人物。在相继失去儿子和精神上最后一根支柱 ——伏伦斯基后,经过一次和伏伦斯基的口角,安娜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在这个虚伪的社会中生活下去,绝望之余,她选择了卧轨自杀。 小说揭露了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罗斯上流社会的丑恶与虚伪,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处在社会转型期时所进行的复杂的道德探索和思想探索。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