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作品《此心光明万物生》出版上市,于丹国学美文全新力作。国学之思,美文之形,生活之用。打破偏见,重开视野,让你看见中国人美好的样子。 好书推荐网书讯:近日,于丹作品《此心光明万物生》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据图书试用网编辑部得到的相关资料显示,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于丹“国学美文‘真善美’系列”第二本“向善卷”。《此心光明万物生》语出王阳明心学,从人生坐标的角度,将于丹私家美文结集成书;深入讨论:人性本善,并非小恩小惠,更不是一己的幸福,而是有关信仰的慈悲,是一种大我的担当。全书分为“有所依”、“有所为”、“有君子风”、“有神仙骨”等八个侧面,惜缘向善;并配以“国学小站”和经典美图,让读者在一次次丰美的国学滋养中,感悟幸福的真谛,直面人生的考验。 章节试读幸福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吗?我千万次地问自己。有一年,我到柬埔寨大吴哥窟,寻访著名的“高棉的微笑”,却爱上塔普伦寺的角落里不起眼的“笑愁仙女”。这尊仙女像,左哭右笑两张脸,左跨一步是愁,右跨一步是喜,站在中间,则是喜忧参半。她的左边明明有一种深深的、寂寞的、深入骨髓的哀愁,而她的右边却始终笼罩着淡淡的、温柔的、慈悲隽永的欢喜。夕阳披洒在砂砾上,有一种粗糙的温暖,小吴哥一片奇幻的金色……手指触摸上仙女像的瞬间,内心辽阔而安宁。笑愁仙女神秘莫测的表情,如同“八大山人”似哭还笑的签名,让我顿觉无比真实,这才是生命该有的模样。我们一直在追求幸福,期待生活不着一丝哀愁,给予满满的笑意。稍有不顺,我们就苛责世界、埋怨他人。何时我们也能做一个能释然、懂接受,兀自绽放光芒的笑愁仙女?著名犹太精神病学和神经学专家维克多·弗兰克曾写过一本轰动世界的畅销书《生命的意义》。1941年,纳粹已经开始进入奥地利,犹太民族面临前所未有的浩劫。弗兰克正值而立,意气风发,已是成果斐然的学者。他还是有执照的医生,握有美国绿卡。弗兰克的妻子刚怀孕,只有移民避难,才可保持小家的完整。然而,他的身体里终究流着犹太人的血,奥地利有他的信仰和民族。踌躇之间,弗兰克来到维也纳大教堂。在管风琴洪大的奏鸣声里,他痛苦地抉择。留下的理由是什么?第一,他是医生。身体有病的犹太人是会被第一批杀掉的,而作为医生,他可以给这些人开具健康证明。第二,他是儿子。虽然留在奥地利,并不能阻止父母被杀掉,但是,他可以陪伴老人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于是,弗兰克带着这两个沉重的理由回到家。如同神示。一到家,门口多出了一条残损的大理石,上面刻着“十诫”中的第一诫:你当孝敬父母。父亲告诉他:犹太会堂已经被纳粹摧毁了,这条大理石被捡回了家……1944年,弗兰克医生衣衫褴褛,形容枯槁,缓步走出纳粹集中营,他是全家唯一的生还者。他的父母、妻子、孩子全都死在了那里。医生说:我不会后悔,生命的意义不只是追求幸福。人性本“善”,并非小恩小惠,更不是一己的幸福,而是有关信仰的慈悲,是一种大我的担当。在田沁鑫导演的话剧《北京法源寺》中,谭嗣同曾和法源寺的住持讨论慈悲:“慈悲可比善良大多了,慈悲是多么勇猛啊。”“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要有人活着,才能继续革命,变法不能只是一个笑话。还要有人留下赴死,有流血,有牺牲,才能警醒世界。主动选择苦难,直面生死,始终在大信义的驱使下去面对生命的全部意义。慈悲不止是慈眉善目的真容,而是至刚至勇的担当。什么是生命的全部意义?不再踟蹰于难捱的苦难,不再自得于点滴的善意,幸福不是生命的全部意义,更要勇猛直面残酷的人生。 专业点评8个单元,56篇独立成篇的千字美文,讲述人性本“善”,是一种大我的担当。每篇辅之以精致、生动的“国学小站”。从生活谈国学,以国学悟哲思。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图美情浓。既适合青少年阅读学习,又宜于女性抚慰心灵。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