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埃德尔曼作品《总有一天,你要和自己握手言和》出版上市,运用认知行为疗法(CBT)改变我们的人生! 好书推荐网书讯:近日,萨拉·埃德尔曼作品《总有一天,你要和自己握手言和》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据图书试用网编辑部得到的相关资料显示,萨拉·埃德尔曼博士,临床心理学家、作家、培训师。在悉尼技术大学的心理卫生部门从事研究,并在悉尼大学的继续教育中心讲授“改变思维”的课程。她主要教成年人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以及心理问题。萨拉·埃德尔曼博士已经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有关应用认知行为疗法的很多论文,还录制了一系列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的磁带和CD。她的著作深受读者欢迎,出版以来多次重印。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总有一天,你要和自己握手言和》是一本心理自助书籍,可以帮助我们调节自身情绪,反思自己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征服那些挫败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书中介绍了如何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来帮助我们积极有效地克服压力,处理愤怒、忧郁、恐惧、焦虑、挫败感等负面情绪,使我们能够保持快乐、平衡的心态,从容地面对当下的生活,从而拥有幸福的人生。本书内容丰富、充实,既有理论基础——认知行为疗法,又有可操作的实际方法和大量生活中的案例,是一本实用的指导书。 章节试读发展历史在20世纪上半叶,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理论和疗法控制着西方精神病学。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强调,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决定了我们的感受和行为。他理论的中心观点是心理疾病起源于我们早期孩童时代的经历和无意识的心理矛盾。他的疗法被称为精神分析学,他认为如果要分解心理压力,就需要追溯到他们早期孩童时代的经历,及这些经历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冲突,通过这种分析来释放患者的压力,使其摆脱心理困扰。20世纪50年代,其他的心理治疗方法开始陆续出现。其中有来自弗洛伊德的理论(包括“精神动力”“存在”和“人文”心理疗法),也有其他不同方法的出现。其中最有意义的当属后来被广泛使用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和精神病学家艾伦·贝克是行为认知治疗研究领域的两位最有影响的先驱。艾利斯和贝克从业之初都是精神分析治疗师,他们试图通过关注病人的既往经历来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然而,他们最终都抛弃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回忆和分析既往经历是康复的关键)。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艾利斯开始关注思维方式和观念对心理问题的作用。他认为,人们常常因为不合理的想法而自寻烦恼,所以通过引导人们用一种更合理的方式来思考可以解决很多心理问题。他的疗法最初被称为“理性疗法”,后来被改为“理论情绪疗法”(RET),顾名思义,该疗法的目的就是通过理性的思考来改变情绪反应。在20世纪90年代,该疗法被更名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目的是为了突出行为在此疗法中的重要作用。艾伦·贝克起初在治疗抑郁领域的贡献对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他发现错误和扭曲的思维方式会导致人们抑郁。这个结论源于他称为“图式”的信条——我们在感知和解释自己经历时发生偏差的核心观念,多是由儿童时期发生的某些大事带来的影响所致。贝克认为,在我们感知自己的经历时,常常会套用图式“样板”,例如“我低人一等”“人是不可信的”“我会被抛弃”或者“世界真危险”,从而引发错误的思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加深,最终导致抑郁、焦虑和其他的心理问题。贝克用“不利于适应的思维”来形容导致不必要忧郁的认知。跟艾利斯一样,贝克也认为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帮助人们认识并改变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挫败的行为。艾利斯用“非理性的观念”来形容那些造成情绪不安的认知活动,其他专家用的则是“消极思维”“无益的认知”“不现实的想法”“错误的思维”或者“自己打败自己的认知”,意思都差不多。这本书里,在表示那些让我们感到难受的想法和观念时,上述不同的术语可以被交替使用,虽然CBT不同流派在某些技术或术语上有所差异,但根本目的都是帮助个体通过修复无益的认知和行为来减轻压力。对于某些特定的问题,自阿尔伯特·艾利斯和艾伦·贝克提出自己的方法后,CBT也与时俱进,被修改过多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还会有更多的新发现,还会研究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专业点评《总有一天,你要和自己握手言和》:打破旧的思维模式,摆脱困扰你的负面情绪;重建新的生命秩序,找到与自我和解的密码。澳大利亚著名临床心理学家萨拉·埃德尔曼博士经典之作。心理治疗师奉为圭臬的CBT,帮助你改变思维方式,让你拥有全新的生活!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