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防联盟

刘梅香和张哲作品《梅子青时》出版上市

中国黑防联盟 小说推荐 2024-09-01 23:55:08 0

刘梅香和张哲作品《梅子青时》出版上市

刘梅香和张哲作品《梅子青时》出版上市,一部普通人在大时代中的青春史诗,祖孙共写、温暖一整季的催泪之作,值得每个人一读再读的“中国故事”!饶平如、金宇澄、梁鸿、严彬阅后感动推荐!

好书推荐网书讯:近日,刘梅香和张哲作品《梅子青时》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刘梅香(1923— ),浙江松阳人,1941—1945年入学南迁后的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简称“湘湖师范”),因抗战形势需要,先后流亡至松阳、庆元、景宁等地学习。1945年毕业后在浙江任小学教师,直至退休。张哲,浙江杭州人,曾从事互联网和媒体工作。

编辑推荐

★一本70年前的毕业纪念册,重新认识一个“18岁的外婆”。

★温暖一整季的催泪之作,值得每个人一读再读的“中国故事”!

★饶平如、金宇澄、梁鸿、严彬阅后感动推荐!

1945年,山河破碎,胜利来之不易。年轻的她和同学们在求学之路上辗转流亡,历尽艰辛,谱写了难忘的青春旋律。

2015年,世事变幻,旧人一一凋零。已经走过93年人生之路的她,是否还能重拾旧日的同窗之谊?和80后外孙之间又会有怎样感人的亲情故事?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或许我们也可以说,一切历史都是个人史——所有舞台宏大、布景繁复的大历史,都是一个个平凡人细微的个人生活史。当 “抗日战争”这段70年前的大历史逐渐淡出所有人的真实记忆、纪念成为国家意志下的庆典仪式时,历史是空洞的、属于过去的、与己无关的。但是历史本应是鲜 活的,它与一个个面目清晰、情感跃动的人密切相关。外婆(刘梅香)和她的同学们,70多年前就是这样的历史亲历者。

读《梅子青时》,波澜壮阔的时代大背景在青春少年的求学生活后面时隐时现,其中人物的生活经历、脾气性情、命运跌宕,都在大历史中一一展开,令人联想起 《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巨流河》中个人命运与家国历史的纠缠。然而*感人的还是,那份从个人出发对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是我们在历史教材中看不到的,堪称 另一部《平如美棠》《穷时候,乱时候》。

内容提要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后,浙江杭州沦陷,原处萧山的湘湖师范学校被迫南迁流亡办学,师生一路辗转至义乌、松阳、庆元、景宁等地。外婆(刘梅香)在1941年入学湘湖师范,四年青春时光转瞬即逝,而在此结识的同学师长、奠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却深刻地影响了外婆的一生。70年后的今天,在一次偶然整理外婆的旧物时,外孙(张哲)发现了一本70年前的毕业留言册。这次偶然的相遇,连接起了外婆的现在与过往,也让外孙重新认识了外婆。每一代人的青春都弥足珍贵,70年前外婆在抗战与求学中的少时故事,穿越战火和动荡的久远年代,仍深深地吸引着像他这一代年轻人……这既是93岁外婆的一部抗战求学回忆录,也是祖孙两代间一曲令人感喟的心灵对话。

章节试读

从前的识字班里,湘湖师范的学生给我们教课,让我对教师这个身份产生了一种尊敬。但是小学班主任的做法又让我有了新的思考。我想,假如我是教师,一定不会对学生厚此薄彼,要么不做,要做就做个好教师。我终于决定去考湘湖师范。我感觉到,这个学校无论师生都平等、朴素、热情、上进。我想,自己应该加入到他们当中去。这一次爸爸照样反对,但不像上次那么固执了。我哪里管得了那么多,自说自话,和堂姑妈美尽、堂阿叔刘城一道,先参加湘师办的补习班,再去报名考试。尽管我这个人平时胆子算大的,但考试那天还是有点担心。湘湖师范过去每年只招一个秋季班,迁到古市以后,春秋两季各招一班。我参加的是秋季考试,一个班五十个名额,参加考试的却有两千多个人。考完以后,我紧张了几天,后来渐渐平复下来,每天该做啥还做啥。有一天我在镇上的二阿姨家里,突然有人在门外喊我,我心里一激动,晓得有戏了。来的人是毛培芬。她跟我一道参加补习班,两个人很谈得来,但她小得多,当时还只是个小姑娘。她的爸爸和阿哥都是湘湖师范的老师,那天录取名单定下来了,她爸爸在办公室里抄榜,她就偷偷躲在后面看底稿,看到第三名就是自己名字,高兴得叫了出来。再看下去,看到刘梅香三个字,立刻二话不说,跑到上安村我们家里,见到我爸爸,就朝他大叫:“考取了,梅香考取了!”但是我爸爸不相信。毛培芬听他说我在镇上,三步并了两步又跑过来。姆妈和二阿姨听到喜讯,高兴得呆掉了,不晓得说啥个好。我还是有点不太敢相信,我说:“培芬,走,我同你看榜去。”我们走到小上安附近的广因寺,当时湘湖师范就设在寺里。我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大概在四十名左右,我晓得,录取是笃定的了。但是美尽和刘城呢?还没有寻到他们的名字,我就被毛培芬拉走了。回到家里,我告诉爸爸:“我要读湘湖师范了。你不要不相信,是真的,我亲眼看到榜了。”爸爸啥都没有表示。但是那天晚饭,他的饭量特别大,讲话特别多。我想,他心里面一定是开心的。刘城听说我考上了,也跑去广因寺看榜。本来他感觉考得不错,一定能够录取,结果名字是看到了,不过是在备取生里。所谓备取生,要比正取生低一个级别,一共十个人,正取生最后不去读的话,就从备取生里按分数高低依次补上。美尽没有考好,她连备取生也不是,彻底没有上榜。分数不好,运气来补。那时正是抗战前期,浙江北部的杭州等地沦陷,省政府临时南迁到永康,教育厅迁到丽水。那一次因为报考的人多,校长金海观也想推行乡村的普及教育,所以特地坐车去丽水,向教育厅申请扩招。当天下午他就回到学校,带来厅里的答复:“允许扩招!”这样一来,五十个就变成了一百个,我们正取生编成甲班,十个备取生和分数再靠后的四十个人编成乙班。美尽刚好在那四十个人里,等于她和刘城一道过关。我从来没有那么高兴过,抓住美尽的手说:“太好了,我们三个又变成同学了。以后等我们毕业,最好也到一个学校当老师。人家同事一问,三个都是上安刘家的,多少光荣!”那时我不可能料到,美尽和刘城后来都没能迎来毕业的那天。

专业点评

《梅子青时》: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或许我们也可以说,一切历史都是个人史——所有舞台宏大、布景繁复的大历史,都是一个个平凡人细微的个人生活史。当“抗日战争”这段70年前的大历史逐渐淡出所有人的真实记忆、纪念成为国家意志下的庆典仪式时,历史是空洞的、属于过去的、与己无关的。但是历史本应是鲜活的,它与一个个面目清晰、情感跃动的人密切相关。外婆(刘梅香)和她的同学们,70多年前就是这样的历史亲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