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作品《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出版上市,从文学教授到巴黎商人 时代历史背景下的偶然抉择 八十年代诗人知识分子的命运缩影! 好书推荐网书讯:近日,钟文作品《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钟文,196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历任:上海机电一局、四川东方锅炉厂职工,成都大学教师,深圳大学校外课程部主任、副教授。1990年后去往法国经商,后来成为欧罗福国际集团远东区总裁、法中文化交流中心主席等。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这是一本典型的“实录文学”,故事主要讲述作者前往法国后的经商经历。那时他的身份已经转化为商人,需为生存而奋斗,但骨子里还是一介文人,所以钟文的“做生意”带着对各种商品(文化、人种)的分析,讲述他打过交道的生意人与客户,书中有商战、有各色小人物的传奇,讲述了他所看到的商界及政界圈子状况,还有他从商半生后的文人“生意经”。 章节试读80年代是中国“活”过来的年代,我已经进入成都大学教书了,全身心的放在了教书事业中。因为我喜欢在课堂上传播社会上刚刚开放的一些新思想、新观点,所以上课异常吸引年轻人。四川省的一些文化单位也邀请我去在校外开讲座。这个时候,中央根据中国有如此多的知识饥渴的年轻人,就成立了开放式的教学——电视大学。四川省的电视大学一成立,他们想聘请一位思想解放、知识扎实的人做他们的专业负责人,就这样我被他们聘请成为四川电大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近水楼台先得月,电大中文学科的第一门课《文学概论》自然由我来做主讲老师。每周要去电台录制相关课程。四川电大开设的第一期中文课程的规模大概有六、七万人之多,学生除了听广播以外,他们更喜欢是通过面授来接受教育。开始面授的价格是每节课5元钱,慢慢地一节课就变成了10元,后来变成了15元、20元,最后涨到了50元。这个时候我在外面的讲课频率不是一天讲几节课,而是经常一天满负荷的讲7节课。讲完7节课,我回家,人瘫坐在沙发上,双目紧闭,不思吃喝,更不会讲话。大约要过一个时辰,人才会慢慢地缓过神来。我至今都没法想象,如此的这般的三年我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当然,讲课金的收入是十分的巨大,记得最厉害的一次是在四川第一的礼堂——锦江礼堂做面授教育。四、五千个座位坐满了,过道,甚至在台上都坐着学生。学生都是从四川的东南西北坐火车,坐汽车赶来的,他们只是希望在考试前听到主讲教师最后的一次讲课。讲完了,四川电大的负责人塞了一个厚厚的信封给我,大概有三千多元吧,因为他们是收门票让学生听课的。我在四川电大主讲了两门课,一门是《文学概况》,一门是《中国当代文学》,上课费的收入还在少数。第一的收入是学生的毕业论文的审阅与打分。电大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的审批原则上可以由任何一个有资质的大学老师来完成,但是他们审阅的论文给的打分是优的话,最终还必须拿到电大专业委员会做最后的核准才算数。但是我作为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我的身份就决定了我对我的学生的审阅与打分无需再经过这种核准。我认为学生的论文是“优”,那就一定是“优”。这样的规定就使得一切自以为优异的毕业生都想把论文递交给我,让我来审阅打分。这就使得我经受了无穷大的工作量压力。每个毕业班我接到的论文都在几百篇之多,这几百篇论文从审阅读到审定几乎都要熬到半夜才能完成。而这个审批论文的酬金,在我却在250元以上一份。 专业点评《那趟从不停靠的列车》:可以说,钟文的经历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他们那一批人的命运,在前言中,他详细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文人心态转而去做生意的故事,这里面有他们一代人的命运的折射:如何向往着更自由的世界?如何去做种种尝试与努力想要活得不一样?又是如何去国怀乡,选择另一种生存?可以说,这本书勾勒了钟文那个时代很有典型性的知识分子所走过的一种道路,“他”和“他们”所走过的曲折的道路,让读者心为所动。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