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防联盟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8月书单推荐

中国黑防联盟 小说推荐 2024-09-01 23:56:13 0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8月书单推荐

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8月书单推荐

梁小民:8月主要在欧洲,不过是以休闲为主,不用“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所以仍读了二十七本书。

1、《增长为什么重要:来自当代印度的发展经验》(贾格迪什·巴格瓦蒂、阿尔温德·帕纳格里亚,浙江大学出版社)

两 位作者均为印裔美国教授,研究经济理论,亦关注印度的经济。他们总结印度的经验,有两点重要的结论:一是要以经济增长为中心,不能以减少贫困、平等为中 心。蛋糕没做大,讲平等、脱贫是没用的;二是经济发展要走市场化与开放之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印度的计划经济并不成功。这两点结论也适用于我们。这本书以 讲印度为主,也有赞扬中国之处。不过他们并不看好中国由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认为“这样的模式很难持续。因此,尽管中国的增长很快,但其可持续性却受到质 疑。中国的政治和经济混合的特色很难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所效仿”(第7页)。

2、《政府与市场:变革中的政府职能》(维托·坦茨,商务印书馆)

政 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罗生门。不过共识是平衡点在极端自由放任与严格国家干预之间。不过这个点在哪里、国家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 做,却是一个永远无解的问题。而且,各国的国情差别甚大,答案不可能相同,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答案也不同。作者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又长期任职于国际 贸易货币基金组织财政事务处,对各国情况都了解。这本书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一问题。他总的倾向是认为在现实中,国家对经济干预得过多了, 尤其是高福利政策。书是许多人共同译的,难免有微瑕,如把给低收入者实物补贴的“食品券”译成有中国特色的“粮票”。我不赞同译书的团体生产方式,**许 多书译得相当好(如《人类简史》),都是个人执笔的,有自己的风格。

3、《里根与撒切尔夫人:政治姻缘》(尼古拉斯·韦普肖特,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写里根与撒切尔夫人基于共同的自由主义信仰的友谊,以及他们在八十年代为自由主义复兴所作的努力。作者是记者,内容没有偏重于思想与政策分析,而是新闻式记述。

4、《基督教与西方文化》(赵林,商务印书馆)

今日西方文化的来源之一是基督教,基督教对西方文化的形成、发展和近日的主流意识形态起到决定性作用。作者以介绍基督教的历史为中心,说明了它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书是给大学生讲课的讲稿整理而成,条理清楚、论述详细而不艰深。非常值得每个对西方文化有兴趣的人读。

5、《集体化时期的村庄典型政治:以昔阳县大寨村为例》(光梅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全国学大寨是极左政治路线的范例之一,通过这件事来分析极左路线对中国的危害是有意义的。可惜这本书尽管基于博士论文,但理论分析缺乏深度,没有把大寨的极左思想与做法揭示出来,反而是一个选择性历史记述。

6、《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陈来,三联书店)

现 在许多人热衷于国学,但并不明白国学(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作者可谓当代国学大师,长期从事中国哲学史研究,且颇有建树,所以对中华文明的核心价 值概括得相当准确、全面,是学习国学的一本相当好的入门读物。喜爱国学的人可以先读读这本书,再去学经、史、子、集。国学当然可以学,也应该学,但千万别 以为国学可以帮助实现现代化。几千年来国学作为中央集权制的意识形态,是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原因,也是中国走向现代化艰难的根源,其保守性、封闭性不容 小觑。如许多观念与现代社会完全不一致,如道德重于法律。中国文化必须彻底改造形成新的中华文明,中国才有未来。这一点上,我是坚持“五四”反传统的精神 的。

7、《金翼 : 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林耀华,三联书店)

  一个社会学的个案调查,对中国的家族传统、习俗、风尚有详尽的介绍。从一滴水看太阳,这本书写的是一个福建的家族,但反映的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方方面面。只有从个体出发才能把握整体。这种调查极有意义。本书用小说的笔法写出来,令人兴趣盎然。

8、《远去的都市:1950年代的上海》(张济顺,社会学科文献出版社)

共 和国早期,执政者力图全面控制上海,为此所做的事,也由此给上海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此民国时的大上海不见了。这一切还要历史去评价。但书写得相当好,资 料丰富、分析得当。建设新上海要了解旧上海,也要了解上海的历史演变。最近研究旧上海的一系列书(如“上海市社会生活史丛书”)极有意义,在城市研究上, 上海领先于北京及其他城市。

9《巴黎的重生》(史蒂芬·柯克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一个建筑师写十九世纪中期,奥斯曼如何在拿破仑二世的支持下,用二十二年时间把中世纪的旧巴黎改造成现代巴黎。既是写历史,也写了旧城市改造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恐怕每一个旧城市的改造者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10、《战争的文化》(马丁·范克勒维尔德,三联书店)

历 史分为和平时期、战争与准备战争时期,自有人类以来,战争就没停止过。战争根源于人类的贪婪本性,有人类就有战争。作者是著名军事理论专家,写的不是战争 本身,而是战争中体现的人类文化。全书内容丰富而独特,对我们理解战争极有帮助。不过把战争作为欢乐的来源有点过分了。人类打仗不是为了欢乐,而是为了达 到一种目的(财富或权力),战争狂人爱打仗,并从中得到欢乐,但普通人并不这样看。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观点是推翻不了的。

11、《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修订本)》(罗志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胡 适传记相当多,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还会有越来越多的胡适传记。但就我读过的不多几本来看,这本传记写得相当好。首先打破了传统的禁忌,写得有相当深度; 其次抓住了一个中心,即如何把传统中国改造为现代中国,这是胡适和他那一代知识分子的雄心,用这个中心可以概括胡适一生的众多活动;最后,长度适当,太长 了的话一般人读不下去,太短了则薄薄一本小册子,又说明不了胡适这个复杂的人物。

12、《明代的社会与国家》(卜正民,商务印书馆)

是 一部明史的论文集,但这些论文有一个中心思想:明政府如何设法控制整个社会。秦建立了中央集权专制制度,这种制度的顶峰是明清两代。本书就说明了,明政府 如何力图从基层、乡间,出版和文字等方面全面控制社会,而且这一套也被清政府坚持下来并发展了。读这段历史对认识专制制度十分有意义。

13、《世界历史上的前近代旅行》(斯蒂芬·S.戈斯、彼得·N.斯特恩斯,商务印书馆)

写一千五百年以前人类旅行史,介绍这一时期的旅行家及他们旅行的意义。内容比较简单,写得一般。读完这本书后,我连再看这套“专题文明史译丛”中其他书的兴趣都没了。

14、《楚亡:从项羽到韩信》(李开元,三联书店)

上个月读的《秦崩》的延续,写我们常说的楚汉相争,最后刘邦战胜项羽,汉帝国建立。仍然是与《秦崩》同样的风格,读来兴趣盎然。如果作者以此风格写一套中国史就好了。

15、《人参帝国:清代人参的生产、消费与医疗》(蒋竹山,浙江大学出版社)

国 人注重养生,又把人参作为最佳养生补品,这种需求造就了人参产业的繁荣。不过在专制之下,一切赚钱的行业,国家都要控制,这就造就清政府对人参业的控制。 围绕这条主线,作者研究了清代这个行业的状况。切入点是小小的人参,但反映的是国家如何控制经济活动。极好的一篇博士论文,且连一般人也爱读。读完这本 书,我想到上个月读的《欢娱的巅峰》,两者相比,无论是思想深度,还是可读性都差别太大,尽管两位作者都下了大功夫,且都资料丰富。

16、《沐猿而冠 : 文化如何塑造人性》(辉格,四川人民出版社)

人是由猿进化而来,本质上仍然是动物,这就是贪欲之原因。但人成为社会的动物,又有了文化,这就不同于动物。本书从这一角度来分析人的各种社会问题,很有意义,可惜它只是一本散文集,不乏思想的闪光,但缺乏深度。

17、《易水悲歌:神话时代——秦》(陈舜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过 去我一直爱读蔡东藩写的中国史演义,不过今天看来有些太“演义”了,像《三国演义》似的,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早就知道台裔日本学者陈舜臣写的用故事讲中 国史系列丛书,今天终于看到第一本《易水悲歌》。读过后觉得甚好,只希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把这套书的其他几本译出。历史不可能完全真实,大体靠谱就可以 了,用故事讲历史最容易被接受,当年蔡东藩的书不就如此写的吗?

18、《难得本色任天然》(孔丹口述,米鹤都总撰,三联书店)

作 为“红二代”(而不是“官二代”)的孔丹,继承了老一代对国家、民族的关切,本人又相当优秀,所领导的中信集团堪称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他的回忆录反映了 “红二代”的成长轨迹。孔丹关于“西纠”的一些回忆,对研究“文革”亦十分重要。“西纠”在“文革”的诞生、意图及其所作所为是可以作为博士论文题目的。

19、《一瓢纽约》(张北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是一本相当优秀的散文集。“纽约三千,我只取一瓤饮”,通过一些人和事,让我们真切地认识纽约。文章以纽约为主,也有美国其他地方与**地区的故事。所写的事其小无比,但其中情趣亦感人至深。文字特别好。无论出于了解纽约还是文字享受的目的,该书都值得一读。

20、《百变小红帽 : 一则童话中的性、道德及演变》(凯瑟琳·奥兰丝汀,三联书店)

小 红帽的童话脍炙人口,作者研究了不同时代小红帽故事的写法,说明在不同时期写的小红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主流或非主流意识形态,人们对性与道德的不同的理 解。一个小红帽类似变形金刚,可以为不同时代的不同人服务。这些人通过改编小红帽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连一个童话故事都与时俱进。

21、《牛郎织女》(成君忆,东方出版社)

读 完《百变小红帽》,就读了在中国同样脍炙人口的牛郎织女的新改写本。不过这本牛郎织女写的仍然是历史上的故事,也没有加上现在观念的变化,不过用了新的写 作方法。不是讲故事,而是从牛郎个人感受角度,从他的所思所想把故事重新写出来。写法新,但故事及观念仍然没什么大改变。其实人们的恋爱、婚姻观念已经发 生了根本的变化,但从这本新的牛郎织女故事里看不出来。也许按新观念写出来,咱中国人还接受不了。

22、《埃及古物学家》(阿瑟·菲利普斯,重庆大学出版社)

我爱读考古题材的小说,但读过这本书后大失所望,它没写考古本身,而是写考古学家与其他人的矛盾冲突。所采用的风格我不适应,因而不爱读。要不是想到花了四十块钱,早就扔了。靠着四十块的信念才努力读完。明知读着不难,也要读完。看来读书还得挑作家和出版社。

23、《甜牙》(伊恩·麦克尤恩,上海译文出版社)

以冷战为背景的小说,但并非间谍或反间战。写英国情报五处让女特工以资助的名义吸引作者写反共小说,此为“甜牙”计划。但后来承担此任务的女特工爱上了作家,计划亦被披露。其含义在于讽刺冷战中的种种愚蠢做法吧。小说本身有可读性。

24、《头号罪犯》(约翰·勒卡雷,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 者是名家,出版社亦名社,书当然好看。被称为恐怖头目的伊萨非法逃到德国汉堡:一方面,在德国的土耳其移民、一位有同情心的律师,接受了他银行家父亲的不 义之财存款后想帮他。另一方面,反恐机构要追捕他。最后英美反恐机构抓了人,另有打算的德国反恐机构亦失算。不过伊萨是不是真的恐怖头目,书中并没有给出 证据,这也许是对反恐机构的一种讽刺。情节虽不紧张刺激,但读起来相当有味。读完还要想,伊萨是真的恐怖头目吗?名家就是名家,名出版社选书亦好。

25、《金城往事》(斯培森,江苏人民出版社)

写 一·二八淞沪抗战之后到1937年前中日在上海的金融战。当然是小说,并非纪实。典型的网络小说,故事情节曲折,紧张、吸引人,但极为粗糙,萝卜拔快了不 洗泥。比如先说女主人是复旦大学学生,过了几页又说是沪江大学学生,到底是哪里的?其实说她是圣约翰大学的更合适,复旦、沪江当年都算不上名头多大。其他 细节粗糙之处也甚多。如今是求快的时代,不过欲速则不达,还是十年磨一剑的小说读起来有味道,仅迎合网民的口味是不行的。当然,我并不是否认网络小说,求 快求刺激也许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阶段,只希望这个阶段快点过去。

26、《罗杰疑案》(阿加莎·克里斯蒂,人民文学出版社)

27、《云中命案》(阿加莎·克里斯蒂,人民文学出版社)

都是阿加莎的,都是大体相同的风格。这两本书是供飞机上阅读的。尽管她的书读了不少,风格也熟悉了,但每读起来仍然觉得有趣。坐飞机选这样的书,保险不会读不下去。如果选了《埃及古物学家》那不闲死了?

梁小民:这个月我推荐《政府与市场》《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和《一瓢纽约》,除了第一本书要有耐心读外,其他书都相当有趣。中国改革的中心还是政府放权,所以我建议关注中国改革的朋友可以读《政府与市场》,好书不怕慢慢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