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论著,不是鸡血,也不是鸡汤,更像是“思维的解毒剂”;当你弄懂了互联网思维,建议你还需要一份特别的书单;不光有技术理论,有高管经验,还有科幻大作,有技术散文…… 青年作家蒋方舟最近写了一篇杂文《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也归凯撒》,在读者群中散播甚广。文章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当下80、90后年轻人在互联网领域内所形成的一股强大的创业兴趣浪潮。蒋方舟是这样写的: “我的朋友说,感觉北京已经疯了:似乎网龄超过五年,年龄低于三十,认字三千左右,英语四六级上下,知道KK,出入过媒体互联网和广告公司的朋友们都创业了,弄潮了,跟天使投资人喝咖啡了。连我妈退休在家,每次拿我的手机刷朋友圈,都为一片热火朝天理想不死的景象所打动,激动不已地表示自己不能游手好闲,要燃烧自己的余生,磨刀霍霍准备创业,并且在一天之内迸发出数个创业的想法:‘我要开微信公众号,教小朋友写作文,vip的付费用户可以手把手一对一微信教学,免费用户可以看到他人的点评……”互联网通讯革命,深刻改变、塑造了人类的生活、工作方式乃至思考模式。技术与人性的勾连,也从来没有如此深入。针对此次几乎让我们每个人都席卷进去的浪潮,不管是技术业界内部还是外部,观察者们都开始了深入而真诚的描述和反思,写出一篇篇精彩的论著来。 这些论著,不是具体手把手教你如何创业,也不是那些“海归”高级职业经理人,或跨国公司CEO找秘书代笔,以资历吹捧成功复制论,更不是机场书店里琳琅满目的成功学。我们寻找的那书既有科技的美感,又不乏文艺的清新,更具有思考的深度。 A这几年网上流传很广的互联网思维“必读书单”推荐书目:《长尾理论》《大数据时代》《从0到1》等关于商业技术理论的书,对于非行业内的普通读者来说,要么是完全零关注,要么是一窝蜂高度聚焦。从早些年《穷爸爸,富爸爸》、《长尾理论》,到最近一年红透业内外,几乎成为人开口标配的《大数据时代》,莫不如此。最近,一些人又开始焦虑,谁能分清O2O,P2P等,那么多“2字辈”的互联网家族术语?如果你也是这类人的话,那么近期网上流传很广的“具备互联网思维必读10本书”的书单,可能会帮到你:《大数据时代》《免费:商业的未来》《互联网商轨11条》《平台战略》《O2O: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革命》《大数据营销:定位客户》《微信营销与运营》《学会提问》《大数据变革》《社交红利》。这类书的作者一般是高端技术专业人才,或者对公司具体运作的个性思考,或者对技术的变革性质进行整体探讨,其中不乏远见卓识。 互联网的世界不怪你不明白,是因为它们变化实在太快。这么一个新潮的书单,其实也未能包括住当下最红的互联网思维“新贵”——《从0到1》。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鼓励完全的崭新的创新。作者认为,在传统时代,成功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一个从1到N的过程。也就是,在现有基础上,复制之前的经验,通过竞争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影响力。而在互联网时代,成功的企业却是一个从无到有,即从0到1创造市场的过程,比如亚马逊、Twitter等企业,都是从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入手,打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 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佩奇或是谢尔盖·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当我们不是照搬别人成功模式,而是创造新事物的时候,会使世界发生从0到1的改变。创新的行为是独一无二的,创新发生的瞬间也是独一无二的,从而促生新奇的事物。 B当科幻小说《三体》成了互联网精英的“圣经”推荐书目:《三体》《黑客与画家》等刘慈欣的粉丝群可不只是大学校园里的科幻迷。他的《三体》备受互联网企业精英的推崇,俘获一大批互联网创业者“脑残粉”。互联网企业人士为什么要研究《三体》?他们到底从《三体》中看到了什么“真经”?这本科幻小说里有什么是暗合互联网时代的行业秘密? 《三体》被喜欢,当然跟其科幻文学上的成就分不开。小说中表现出硬科幻特有的技术、逻辑美感,同时又以清澈的空灵想象,表现出一种人文情怀。尤其是小说中,有一些规则、道理,也让很多人加以延伸思考,令人回味无穷。 比如小说中,读者不难悟出来这些宇宙“公理”:“1.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2.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3.猜疑链:宇宙中的不同文明会猜疑对方会采取各种手段毁灭自己;4.技术爆炸:任何一个不起眼的小文明在宇宙尺度中很快可以通过技术大爆炸超越自己。”由以上四条公理,又不难推出“黑暗森林”法则:在宇宙中,一旦发现其它文明的存在,就选择立刻毁掉这个文明。 对照互联网行业内激烈的“混战”,《三体》中的场景和“宇宙公理”,情况有惊人的吻合。比如创业公司的第一要务是生存。小公司随时可能发生技术爆炸,一下子远远走在大公司前面,灭掉大公司。藏好自己(创意随时会被山寨的小公司)。做好清理(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大公司,通过收购等手段消灭潜在对手。降维攻击,不惜把市场环境做得更恶劣,自己宁可活得惨点,也要让竞争对手先死(比如电商几乎都在亏本),不能在低维生存的小公司就只能灭亡。 如果说《三体》是用小说这种文艺形式来与互联网精神“暗度款曲”,那么《黑客与画家》则是用技术散文的美感,让人看到技术的文艺范儿。作者保罗·格雷厄姆在哈佛大学拿到计算机科学博士,还专门到佛罗伦萨学习绘画,做着画家梦。这些都使得他对编程和创业有着与其他黑客不一样的见解。保罗·格雷厄姆想让公众了解,黑客并不神秘,更不是技术怪人。和画家一样,黑客只是怀有一门特殊手艺、有创造天赋的普通人。 在很多人的眼里,“黑客”(hacker)就是入侵计算机的人,就是“计算机犯罪”的同义词。但这并不是它的真正含义(至少不是原意),更不是本书所使用的含义。“黑客”(hacker)指专家级程序员,“黑客”象征着第一流的能力,以及求解问题过程中产生的精神愉悦或享受。 C《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改变你对生活、宇宙的看法推荐书目:《失控》《技术元素》《有限与无限的游戏》等这类书多不是商业人士或者技术专业人士写的,而更多的是观察家、思想家、哲学家,超脱了技术层面,主要从观念层面讨论技术与人性的关系,显得更超脱、抽象、先锋。 比如凯文·凯利可算是网络文明时代的传奇思想家。 作为全球互联网世界圣经级别杂志《连线》(Wired)的创始主编,他有着惊人的技术敏锐性和超前眼光,常被看作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员。犹如硅谷当中的一位“游侠”,他总是将目光投向了广袤的未来。这位睿智的未来学家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就预见了Web2.0时代的到来,预见了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发展趋势。 很多人都记得,凯文·凯利用宗教预言和科学理论缠绕成一本《失控》,自上世纪90年代出版至今,依然有震慑力。这本书全名为《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内容涉及新机械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系统,记述了他对当时科技、社会和经济最前沿的一次漫游,以及借此所窥得的未来图景。凯利在书中提到并且今天正在兴起或大热的概念包括:大众智慧、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敏捷开发、协作、双赢、共生、共同进化、网络社区、网络经济,等等。这本书也让人们对科技对人类的影响,处于可能“失控”的境地,有一种预警和反思。在凯文·凯利的另一部著作《技术元素》中,他延续了《失控》的思考体系,谈到了文明进化、数字出版、免费经济、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化生活等热议的话题。 比起互联网高级杂志编辑凯文·凯利,纽约大学宗教历史系教授,哲学家詹姆斯·卡斯对技术的思考,则更显出哲思气质。在他的代表名作《有限与无限的游戏:一个哲学家眼中的竞技世界》中,他以101个短章连缀而成的形式,写出他对机器、战争、时间、宗教、文学等多个领域的贯通性看法。这本书写于1987年,距离现在已经有近三十年的时间,但像所有人类著作中的经典一样,时间的推移越发见证了它的生命力。《失控》一书的作者凯文·凯利就曾提到,“《有限与无限的游戏》改变了我对生活、宇宙和其他一切事情的看法。”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