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你才是你所读的书对于你的价值的最后评定者。 2,能否从阅读中感受到精神的极大愉悦,这差不多是对心智品质的一种监视。 3,直接与大师交流,结实与欣赏与欣赏那些优秀的灵魂真是人生莫大的享受。 4,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书中灵魂的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与生长。论语分享: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翻译:一个没有道德修养的人,不能长久过穷困的生活,也不能长久过安乐的生活。一个天生有仁德的人,以仁德为他生活中最大的快乐;一个聪明的人,把仁德当做最有利的生活规范! 以读书为精神的安慰和享受,是需要一种寂寞的境遇的。...但寂寞本身就不易得,这不仅是 因为社会的责任往往难于坚辞,而且是因为人性中有不甘寂寞的一面。试看那些叫苦不迭的忙人,一旦真的门庭冷落,清闲下来,我担保十有八九会耐不住寂寞,缅 怀起往日的热闹时光。大凡人只要有法子靠实际的交往和行动来排遣寂寞,他就不肯求诸书本。 可叹世上许多人以借钱不还为耻,却从不以借书不还为耻... 那么,一个人怎样才算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呢?我觉得倒不在于读书破万卷,一头扎进书堆,成为一个书呆子。重要的是一种感觉,即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会感到欠缺和不安。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写作毕竟是一种劳动和支出,而读书纯粹是享受和收入。我向自己发愿,今后要少写多读,我不该亏待了自己。 读了大半辈子书,倘若有人问我选择书的标准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愉快是基本标准。 人做事情,或是出于利益,或是出于性情。 读书唯求愉快,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爱书者也应该有这样的信念:非最好的书不读。让我们去读最好的书吧,因为它在那里。 大师绝对比追随者可爱无比也更加平易近人,直接读 原著是通往智慧的捷径。这就像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伟人总是比那些包围着他们的秘书和仆役更容易接近,困难恰恰在于怎样冲破这些小人物的阻碍。 嗜好往往使人忘记自己终有一死。 所谓品味,就是能够通过阅读而过一种心智生活,使你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在活泼的状态。 读书的档次大体上决定了写作的档次。平日读什么书,会在内听视觉中形成一种韵律,实际上就是一种无意识的内在格调和趣味,写作时就不由自主地跟着走。 我们在大地上扎根,靠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牵挂、责任和爱。 “没有立足点的自由不是自由。”那些没有立足点的人,他们称这位行动自由。没有自己的女人,他们称这位爱情自由。可是,真正的自由始终是以选择和限制为前提的,爱上这朵花,也就是拒绝别的花。 如果不用上自己的身心,一切都没有意义。贪图舒适的人,实际上是在放弃意义。 为了使家成为家,需要投入时间。现在人们舍不得把时间花在家中琐事上,早出晚归,在外面奋斗和享受,家就成了一个旅舍。 爱是耐心,是等待意义在时间中慢慢生成。 “捕捉不难,难的是爱,太需要耐心了。” 爱不是对象,爱是关系,是你在对象身上付出的时间和心血。 只有你愿意为之而死的东西,你才能够藉之而生。 只有那些内心中没有欢乐源泉的人,才会斤斤计较外在的得失,孜孜追求教授的职称、部长的头衔和各种可笑的奖状。他们这样做很可理解,因为倘若没有这些,他们便一无所有。 现代小说在思考。现代一切伟大的小说都不对生活下论断,而仅仅是在思考。 请听昆德拉的回答:“您是共产主义者吗?——不,我是小说家。”“您是不同政见者吗?——不,我是小说家。 德谟克里特曾说:只要找到一个因果性的解释,也胜过成为波斯人的王。我们虽然未必像他那样藐视王位,却都和他一样热爱因果性的解释。为结果寻找原因,为行为寻找理由,几乎成了我们的本能,以至于对事情演变的真实过程反而视而不见了。 人类有两种最根生蒂固的习惯,一是逻辑,而是道德。 昆德拉说:小说是“道德判断被悬置的领域”,把道德判断悬置,这正是小说的道德。 从小说的智慧看,随时准备进行道德判断的那种热忱乃是最可恨的愚蠢。 我不相信一个好作家会是热衷于交际和谈话的人。...凡是可以写进作品的东西,他们不愿把它们变成言谈而白白流失。 歌德已经抱怨新闻对文学的侵犯:“报纸把每个人正在做的或者正在思考的都公之于众,甚至连他的打算也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其结果是使事物都无法成熟,每一时刻都被下一时刻所消耗,根本无积累可言。 生命本身是不圆满的,包含着根本的缺陷,在这一点上无人能够幸免。史铁生把残缺分作两类:一是个体化的残缺,指孤独;另一是社会化的残缺,指来自他者的审视的目光,由之而感受到了差别、隔离、恐惧和伤害。 爱情是为自己的孤独寻找一个守护者。 酸甜麻辣,靠的是作料。平淡之为味,是以原味取胜,前提是东西本身要好。林语堂有一妙比:只有鲜鱼才可清蒸。 事实上,所谓文字功夫,基本上就是一种删除废话废字的功夫。 具有诗人气质的人,往往在智慧上和情感上都早熟,在政治上却一辈子也成熟不了。 个性的这种不可遏止的自然的奔泻,在旁人看来,是一种执着。 诗人的性格各异,可都是一些非常执着的人。 他一生所执着的就是对世界、对人生的独特的新鲜的感受——美感。对于他来说,这种美感是生命的基本需要。 美感在本质上的确是一种孩子的感觉。孩子的感觉,其特点一是纯朴而不雕琢,二是新鲜而不因袭。 诗人的执著,在于始终保持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诗人的超脱,在于没有狭隘的占有欲望。 列那尔在《自然记事》中对动物的描写: 蝙蝠——“枝头上一簇簇破布”; 喜鹊——“老穿着那件燕尾服,真是最有法国气派的禽类”; 跳蚤——“一粒带弹簧的烟草种子”; 蜗牛——“他只会用舌头走路”。 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节省语言是最基本的美德。 凡模式化的东西都是最容易写的,小散文也不例外。读多了这类东西,你就会发现,它们实在是 惊人地相似,以至于你对其中任何一篇都留不下确切的印象,留下的只是一点儿似是而非的小感动,一点儿模糊不清的小感悟。我确信这种东西是有害的,它们会使 读者的感觉和理解力趋于肤浅,丧失了领域生活实质和社会真相的能力。 我不爱与人频繁交往,可是仔细分析起来,我还是对人最感兴趣。 对于我来说,人生即事业,除了人生,我别无事业。我的事业就是要穷尽人生的一切可能性。这是一个肯定无望但极有诱惑力的事业。 通过写日记,我逐渐获得了一种内在的视觉,使我注意并善于发现生活中那些有价值的片断,及时把它们抓住。如果没有这种意识,听任好的东西流失,时间一久,以后再有好的东西,你也不会珍惜,日子就会过得浑浑噩噩。 在男女之间,凡亲密的友谊都难免包含性的因素,但不一定是性关系,这是两回事。这种性别上的吸引可以是一种内心感受。交异性朋友与交同性朋友,两者的内心感受当然是不一样的。 按照我的理解,童心和成熟并不互相排斥。一个人在精神上足够成熟,能够正视和承受人生的苦难,同时心灵依然单纯,对世界仍然怀着儿童般的兴致,这完全是可能的。我不认为麻木、僵化、事故是成熟,真正的成熟应该具有生长能力,因而毋宁说在本质上始终是包含着童心的。 我当然同意写人生可以写得更现实、更沧桑些,但是,小伙子们,你们可知道,这并不难,难的是肩负着现实的重负写理想,怀着沧桑的心情谈风月? 所谓成功是指把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做好,其前提是首先要有自己真正的爱好,即自己的真性 情,舍此便只是名利场上的生意经。而幸福则主要是一种内心体验,是心灵对于生命意义的强烈感受,因而也是以心灵的感受力为前提的。所以,比成功和幸福都更 重要的是,一个人必须有一个真实的自我,一颗饱满的灵魂,它决定了一个人争取成功和体验幸福的能力。 你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安静而丰富。 人活世上,第一重要的还是做人,懂得自爱自尊,使自己有一颗坦荡又充实的灵魂,足以承受得住命运的打击,也配得上命运的赐予。 我写作从来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我的所思所写基本上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 “定力”不是修炼出来的,它直接来自所做的事情对你的吸引力。人生有两大幸运,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另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把每天到哪儿去玩了、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等等都记下来,潜意识里是想留住人生中的一切好滋味。 一个人有了苦恼,去跟人诉说是一种排解,但始终这样做的人就会变得肤浅。要学会跟自己诉说,和自己谈心,久而久之,你就渐渐养成了过内心生活的习惯。 写作使人更敏锐也更清醒,对生活更投入也更超脱,既贴近又保持距离。 要养成读书的爱好,使读书成为生活的基本需要,不读书就感到欠缺和不安。 写作的快乐是向自己说话的快乐。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只有两件事是最重要的:第一是要有真实、丰富、深刻的灵魂生活,第二是为这灵魂生活寻找恰当的表达形式。 人的感受性是天生的,因而也是容易的。最困难的是赋予自己的感受以适当的形式。天才与一般聪明人的区别就在于此。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许多人有很好的感受性,但其中只有极少数人为世界文化宝库提供了自己的东西。 积极的度闲方式是闲自己平时之所忙,从而忙自己平时之所闲。 我们理应分清法律、道德、分配这三个不同的领域。品行属于道德的领域,我们可以对一个人的 品行好坏做道德的评价,但是,既不能用法律手段对之惩处,也不能用分配手段对之赏罚。当然,倘若一个人的品行坏到了触犯刑法的地步,法律就该出面了。品行 和分配也不是毫无关系,但这种关系只能是间接的,唯有当品行导致经济上的结果时,它才对分配发生影响。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