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防联盟

反社会行为、反社会人格的社会学书单推荐

中国黑防联盟 小说推荐 2024-09-02 01:55:40 0

反社会行为、反社会人格的社会学书单

“周克华杀人案”“杭州公交车纵火案”“广州301公交车爆炸案”“**捷运杀人案”……一次次血淋淋的社会案件让人们认识了“反社会”这个词。反社会行为指的是故意或非故意、不顾他人观感,而且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无法增进公众福祉的行为,而上升到“人格障碍”的精神疾病层面,反社会的行为特征就变为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

给所有危害性高,没有明确作案动机且无愧疚感的罪犯都贴上“反社会人格”的标签,显然是不明智的。心理疾病并非人人都有,但每个人都可能存在“反社会行为”。我们可以抱怨周克华的残酷冷血,也可以哀叹杀死21个人的**大学生对不起“天之骄子”的光环。但倘若每一个人都掌握了这样的知识,也就能“防微杜渐”;而国家和社会机构若能够做好帮助,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尽力改变导致更深层次心理问题的社会根源,这样的悲剧就可以提前避免。

“读过”今天推荐一些关于反社会行为、反社会人格的心理学及社会学书籍。希望你能从中得到启发。

《小心,无良是一种病》

(The Sociopath Next Door)

作者: 玛莎•斯托特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 2010年4月

哈佛大学临床精神病学专家玛莎•斯托特博士在书中剖析了反社会性格者的真实面貌,厘清诸多冷血社会新闻的根源。实际上,这本书的英文原名描述似乎更加人性化,叫做《The Sociopath Next Door》(《你身边的反社会者》)。识别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帮助别人。

《凯文怎么了》

( 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小说)

作者: Lionel Shriver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 李尧 / 李平 出版年: 2014年1月

一个孩子因为得不到家庭之爱,演变成具有反社会人格的冷血杀手。值得注意的是,书中的母亲实际上为孩子付出很多,但她实际上对孩子的出生和抚养隐藏了“不情愿”的情绪。书评人张秋分析道:“当他得不到时,他就通过不断‘作恶’的方式来吸引母亲的注意力,发展为极端的反社会人格。”本书是获得2005年英国柑橘奖的作品。

《重建时代的人与社会》

作者: 卡尔·曼海姆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2011年10月

本书为卡尔·曼海姆的重要社会学著作之一。作者在书中对人格的塑造和社会组织范围的失调进行了深入研究。他站在欧洲大陆和盎格鲁一撒克逊的角度讨论了自由主义和民主的危机,他指出:现代社会失调,出现文化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由放任原则和无计划调节原则间的冲突。他认为,没有人格的转变,社会的转变是不可思议的。

《暴力与社会秩序》

作者: 道格拉斯·C. 诺思 / 约翰· 约瑟夫· 瓦利斯 /巴里·R. 韦格斯特 出版社: 上海格致出版社 译者: 杭行 / 王亮 出版: 2013年8月

《暴力与社会秩序》在一个较为广阔的社会科学和历史学的框架中研究暴力问题,揭示经济行为与政治行为是怎样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在大多数我们称之为自然国家(natural states)的社会里,暴力的限制是通过对经济的政治操控而产生的特权利益(privileged interests)来达成的。特权使暴力不至于被强势的个人滥用,但这么做无疑又会阻碍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反之,现代社会则是通过开放经济与政治组织的权利,培育政治与经济的竞争,来限制暴力的。

《原型与集体无意识》

作者: 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译者: 徐德林 出版年: 2011年4月

分析心理学创始人荣格早年曾与弗洛伊德合作,后来与对方决裂。他强调精神的先定倾向,提出的原型理论和集体无意识观点,突破了弗洛伊德的力比多和无意识理论的思路与领域,不仅对精神分析做出贡献,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产生了影响,而且深深波及宗教、历史和文化领域。本书集中讨论了集体无意识的原型、集体无意识的概念、母亲原型心理面面观、儿童原型心理学、个性发展过程研究、个性发展与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等问题。

孙立平“社会断裂三部曲”

《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2003年出版)《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2004年出版)《博弈——断裂社会的利益冲突与和谐》(2006年出版)

作者:孙立平 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

于建嵘在评价福建南平“13名小学生被杀”案件时说:“血案的发生及其所暴露扭曲的社会心态,呈现出病态性的社会心理疾病,也意味着中国进入了一个社会心态更复杂的阶段。”清华大学学者孙立平的这套作品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作者用“断裂”来表明目前中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