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防联盟

物理教学论学习推荐书目

中国黑防联盟 小说推荐 2024-09-02 02:32:40 0

物理教学论的研究生应该读什么书?这个问题长期以来都是不好回答的,因为的确是没什么书可读。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物理教学论学科建设的滞后与弱化。根据库 恩的学说,一门学科的范式蕴含于其经典的教科书之中,因此,经典教科书的缺失也就代表了物理教学论范式化程度的低下。从这个角度看,物理教学论尚不如 “纯”教育学科,它们至少还能开列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必读书目”。

 

物理教学论学科的早期开创者以及规划者乔际平先生早年特别重视教科书编写,先后出版了《物理教育学》、《物理学习心理学》等多部至今亦颇具价值的著作,如今 想来,这一工作可谓是为物理教学论学科建设奠基的一项工程,与乔先生的整体学科建设思路和终身奋斗的事业是一以贯之的。古有孔子删定六经而成后世教科书的 历史功绩,乔际平等老一辈学者的物理教科书建设事业亦与此同理。

 

然而读书对于物理教学论的初学者来说又是如此重要。一方面,学物理学科出身的学生之前习惯于处理文字符号,处理文字材料的能力的确非常弱化,因此需要读书能 力与习惯的培养。(参见拙作《论物理教师的阅读素养》);另一方面,物理教学论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不仅需要多个领域知识的综合与贯通,还需要特殊的聚焦能 力,这需要学习者建立特殊的知识结构与思维方式,也就是一个“入门”的过程。而入门需要找到“门径”,读书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

 

我个人感到十分幸运的是,能够跟从邢红军教授入门。邢老师不仅个人学养深厚,而且作为曾师从周中权、乔际平等前辈的著名学者,为我们传承了物理教学论的鲜活 传统与活的灵魂。我入读后,有幸结识乔通师兄(现西南大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得以一朝获取他三年来积累的大量文献资料与阅读心得,其中很多是难以找 到的。他对学术好之、乐之的状态,以及儒雅敦厚的器象都令人在与其交流时感到如坐春风。他当年也不出意料地以科学哲学、英语均超常的第一名高分,考入西南 大学。对物理教学论学科的“入门”与“读书”问题,也是他最初给我的教益,之后我与他就这一问题有明确的共识。

 

前日,应操时良老师索取书单的契机,我集成了以下书目,可以被认为是物理教学论基础性、入门性的书单。其中既有从邢老师处读到的珍贵文献,也有来自乔通师兄的强力推荐,最后也包括我个人的选择。

 

贴出这一书单的目的既是希望能惠及更多的物理教学论学习者,也希望能够得到批评与建议。为的是通过阅读书目的明确和厘定,找到物理教学论正确、便捷的门径,并增强这一学科的建设。以下书单中,有很多著作都绝版以致无法买到。入读时我曾惊讶而心酸地发现,在乔际平先生曾工作过的地方,竟然连找全他的著作都十分困难。《物理学习心理学》是乔通师兄购于孔夫子旧书网,《中学物理学习法》乔通托人复印自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至于还有一些书则只能找到电子版了。

 

或许是因为物理学科的范式化程度是最强的,因此物理教学论的学者在从事物理教学论的研究时习惯性或在有意无意间忽视了学科范式的建设。殊不知物理教学论尚未 如物理学一样拥有健全、严密的范式,因此需要人们来有意塑造。这不仅关乎物理教学论能够稳定地积累和发展,也关乎物理教学论能够建构起自己的话语体系,从 而拥有自己独立的、有尊严的社会地位与学科建制。

 

幸运的是,这一工作已经引起了重视。在邢红军教授以及乔际平先生生前其他弟子好友的努力下,《乔际平教育思想文集》 已集结出版(可惜印量太少,且购买不便)。邢老师也即将于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独著的《物理教学论》与《物理教育心理学》两部著作,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近年将出版《初中物理高端备课》、《高中物理高端备课》、《初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高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高中物理科 学方法教育》等十部著作。相信以上工作都逐渐能够使物理教学论学习者的入门“有书可读”。

 

我个人在乐见以上前景的基础上,则期待今后能有机会整理出版“物理教学论入门丛书”。丛书计划将文集与教科书的形式相统一,包括乔先生等老一辈学者如今已难 以找到的论著。既为物理教学论前辈学人保存文献,又为物理教学论的后来人提供基础性的资料。在拥有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物理教学论的培养也可以像教育学、哲 学一样,开设一门“入门读书课”了。这一工作期望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建议和批评,并能够如愿完成。

 

最后值得说明的是,以下资料是绝对基础性的,也是一个初步的书目,欢迎提出增删建议。我亦非常乐意与大家交换宝贵资料。

 

 

(一)物理教学论类

 

[1] 邢红军初中物理高端备课[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2邢红军高中物理高端备课[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 乔际平.物理学习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乔际平,邢红军物理教育心理学[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5] 乔际平,续佩君.物理教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3.

[6] 乔际平,刘甲珉.中学物理学习法[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7] 乔际平. 物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 乔际平等中学物理习题教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

[9] 乔际平,刘甲珉重要物理概念规律的形成与发展 [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

[10] 乔际平,中学物理常见错误辨析(上下册) [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7

[11] 乔际平,张宪魁,初中物理教材的选择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2《乔际平教育思想文集》编委会乔际平教育思想文集 [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3] 张同恂,初中物理教材分析和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14] 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15许国梁束炳如中学物理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

[16阎金铎,乔际平,高中物理概念·规律·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17] 阎金铎,中学物理教材教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18] 阎金铎,田世昆,初中物理教学通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9]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20] 殷传宗,査有梁,廖伯琴.物理教育学研究[M].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1] 高凌飚,中学物理课程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22胡卫平,孙枝莲,刘建伟.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3朱鋐雄物理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4] 陈娴.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1979-2009[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5]  课程教材研究所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 物理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二)物理学史类

 

[1]  李艳平,申先甲,物理学史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第2版) [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  常利牛顿运动定律 [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87.

[4]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M]北京:湖南科技出版社,2013.

[5]  曹天元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 [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

 

(三)物理教学问题类

 

[1]  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学物理教学分会高中物理方法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2]  F.Herrmann G.Job. 物理学的历史负担——KPK物理教师参考文章 [M]陈敏华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

[3]  郑泰玉 等,高观点下的中学物理问题探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  张大同物理(高中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理科班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  齐泽维茨等著,钱振华等译科学发现者 物理 原理与问题[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

 

(四)心理学·逻辑学类

 

[1林崇德学习与发展(修订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林崇德教育与发展[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崇鸣心理学研究方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叶浩生心理学通史[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金岳霖,形式逻辑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9.

 

 

(五)教育学类

 

[1王策三教学论稿(第二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 311教育学基础综合考研大纲解析



(六)哲学·科学哲学类

 

[1] 【美】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胡新和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  陈嘉映.哲学·科学·常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7.

[3]  R·P·费曼著,关洪译,物理定律的本性[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杨振宁杨振宁文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上下).1998.

[5]  自然辩证法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