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防联盟

9月读的二十六本书/梁小民

中国黑防联盟 小说推荐 2024-09-02 02:37:52 0
 9月的读书时间从5日开始,到30日共二十六天,其间十一天外出讲课,共读二十六本。这是因为讲课并不耽误读书,即使在家,读书主要还在晚上。不 过以本数论读书,真有点误导。近四十万字的《政治泡沫》是一本,四万多字的《洗澡之后》也是一本。难易程度差别更大的,如晦涩的《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是一本,读起来畅顺且有趣的《邹氏女》也是一本。更不用说读后的收获了。但不用本数又用什么呢?正如经济发展也不得不用不太靠谱的GDP一样。

  1.《政治泡沫》(诺兰·麦卡蒂、基思·普尔、霍华德·罗森塔尔,华夏出版社,2014年8月)

  属于“西方经济·金融前沿译丛”的一本。在我读过的有关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书中,这是最好的一本。这三位作者都是美国名校的讲座教授,专 业为政治学,但对经济亦十分熟悉,不比经济学家差。这本书的副标题为“金融危机与美国民主制度的挫折”,从政治体制的角度说明了美国为什么没有制止金融危 机,以及金融危机爆发后又未能及时化解。作者从美国这种体制下的意识形态、利益和制度入手,说明了民主制度的缺陷。作者以政治为纲,但把经济与历史融合在 一起,既不是经济学家的就经济讲经济,也不是另一些政治学家的就政治讲政治。经济是离不开政治的,通过金融危机这一事件来说明政治对经济的重要,甚至某个 时刻的决定作用,太深刻了。他们对民主制度的批评完全不同于左派的谩骂式攻击,这才是学术著作,而不是政治说教。

  2.《大道无形》(王晓冰、于宁、王晨等,南方日报出版社,2013年5月)

  如果说上一本书是讲美国经济与政治关系的,那么这一本书就是讲中国的经济与政治的关系。本书的副标题是“铁道部:政企合一的失败样本”,以高铁 发展及刘志军、张曙光腐败案件说明中国政企合一的失败。政企合一是计划经济的遗产。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改革要实现“政企分开”,但至今没有实现。由政府直 接主导的确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正是中国高铁发展极为迅速的原因。但这种发展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在今天市场与政府结合之下,又产生了严重的腐败行为。 恐怕不止高铁如此,其他由政府主导的项目,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个问题。这本书由财经传媒编辑部副主编王晓冰为首的十几位记者深入调查,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 上写成。读后极大地震撼了我。这本书让我更深地体会到邓小平同志说的,没有政治体制改革就无法完成经济改革,说得多正确啊!

  3.《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1933-1945年间的德国人》(米尔顿·迈耶,商务印书馆,2013年11月)

  作者通过与他的十位纳粹朋友的交流,说明了德国民众为什么会支持纳粹,并参与其犯罪活动。这些人都是普通人,有的甚至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如牧师 或教师,但他们都加入了纳粹。任何胡作非为的政治家的行为其实都有群众基础。了解这一点可以使我们理解历史。这本书的作者原为德国人,在我看来德国人写的 东西高深但晦涩,读起来不顺畅。不过这本书似乎挺受欢迎,因为在2014年3月又重印了一次。

  4.《经济学与生活》(诺伯特·哈林、奥拉夫·斯托贝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

  又是德国人写的,又有读起来“晦涩”的特点。这本书的本意应该是通俗经济学,但让德国人写,读起来就不通俗了。作者是要用生活中的事例向我们介 绍经济学的前沿,如行为经济学、宗教经济学、女性经济学、文化经济学、人体测量经济学、以金融市场为内容的旅鼠经济学、拍卖经济学、运动经济学、舆论经济 学等。这对普通读者是极有意义的,换个作者写,一定会畅销,但这两个德国人,许多内容讲得既不通俗,又无趣,且追求文章短,有些问题并没讲清,初学者读起 来会有困难。加之,由许多人合译,且不说译文质量,连格式也不统一,如人名,有的译为中文附原文,有的直接用原文。这本书读起来晦涩,大概译者也有一定责 任。我一向反对合译的做法,尤其这样组织八个学生合译。

  5.《重返人类演化现场》(奇普·沃尔特,三联书店,2014年7月)

  是三联出版的“新知文库”第四十九种。我们是人,但我相信,我们对如何从非洲的一种南方古猿演变为现代的人,所知极为有限。关于这一问题的著作 不少,但这本书写得通俗、好读,又有许多我们不知的事,如大拇脚趾和大拇指在人类演进中的重要作用。作者运用了最新科技成果,如脑科学等来说明这一问题, 就更深入一步了。这套“新知文库”我想继续买全(可惜有些出版早的已买不到了),增加一点知识。(好书推荐 : www.tuijianshu.net)

  6.《中国十亿城民: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人口流动背后的故事》(汤姆·米勒,鹭江出版社,2014年7月)

  从题目看像是写农民工,实际上写的是中国城市化的成就与问题。城市化是必然趋势,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政府对城市化也极为关注。但中国 有十亿左右的人已在或准备进入城市,这对中国会有什么影响,这一进程会出现什么问题,恐怕没有一个国家的经验与做法我们可以照搬。城市化之路要我们自己探 索,问题也要我们自己解决。这本由记者所写的书,并不是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仅仅是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并谈一点看法。不过这种洋人随感式的简介对我们也 有启迪。

  7.《奇石:来自东西方的报道》(何伟,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4月)

  何伟在中国已像当年的“大山”一样闻名。他的《江城》和《寻路中国》我都读过,且甚喜欢(可惜《甲骨文》一直未读到)。这本书与前两本有所不 同,《江城》集中写涪陵,《寻路中国》写北京怀柔的渤海镇。而这本《奇石》既写了中国的一些人与事,也写了外国的人与事,全书并没有一个中心。不过《奇 石》也写得极好。何伟的书一个显著特点是观察和描写都极为细致,但读起来没有一点啰嗦之感。而且,何伟并不发表什么评论,但你仔细读可以体会到他的观点和 看法。“引而不发”是作者写事件最好的写法,直白地说出来就没味了。

  8.《我的旅行哲学》(陈丹燕,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2月)

  陈丹燕的“上海三部曲”我都读过,她是我最喜爱的上海女作家之一。不过读过这本书,颇有点失落。旅游书有不同的写法,我喜爱的是把景致、历史与 感想结合起来的游记。今年读过一本金唯一先生的《带着偏见上路》(中信出版社,2014年1月),就属于这一类,写得极好。但这本《我的旅行哲学》偏重于 旅行中的感悟,上升为哲学,就太抽象,太空洞了,难以激起阅读兴趣。一般读者对哲学偏爱的人毕竟不多。游记这类书并不好写,所以尽管我去过不少地方旅游, 但游记写得极少,当然陈丹燕女士的写法是一种风格,肯定有不少人喜欢。

  9.《大前门:聊聊过往那些事儿》(张勇,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年6月)

  网上叫《大前门》的书有好几种。我本来想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的小说《大前门》,但误订误送,就成了这一本。不过读过之后并不后悔。如果说中南 海是北京的政治中心,那么大前门就是北京的商业、文化中心,也是北京人活动的中心。谁下台,谁上台,北京人大概不太关心,但前门的一举一动,都让每个北京 人动心。起码解放前是这样。了解大前门就是认识旧北京。这本书介绍了旧北京前门兴起、老商号、梨园、会馆、胡同、名人及青楼等,从中可以看出旧北京人的生 活与风俗,尤其对梨园的介绍极为详细,简直就是一部微型中国京剧史。想了解老北京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10.《汉武的帝国》(易中天,浙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5月)

  以汉武帝为中心来写西汉史,对一本通俗简史而言就是抓住了中心,而且西汉的历史也的确如此。汉武之前,是为他的登台准备,汉武之后就是他留下的恶果。汉武对中国集权专制制度的形成也功不可没。

  11.《历史的误会:现代文坛上的人和事》(孙德喜,青岛出版社,2012年2月)

  这本书也是误订来的,本来想订三联的一本同名历史论文集,结果订了这本。但仍然是没上当,相当好的一本书。从副标题可以看出,这本书是写近代的 文人的。尽管同类书甚多,但这本书有特色。一是写了不少我们不知道的事,二是许多简介,对人的评价中肯、准确。如把冰心写为花瓶,极为准确。我总觉得过去 对她评价太高了,其实无论什么时代,她都是一个供当权者粉饰太平的花瓶,这就决定了她的作品很难名垂青史,她也难以有什么历史地位。像这样写冰心的,见得 并不多。从对冰心的评价就可以看出他的写法与见解。每篇文字并不长,但许多都击中要害。

  12.《邹氏女》(章诒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篇幅不长,写得甚好。无论是报刊上的介绍,还是本书封底的介绍,都说是写女同性恋的,作者把“以情索命”作为副标题也是要突出这一点。不过读完 之后,我觉得,故事是写同性恋的,但实质上是揭示极“左”之下泯灭人性的罪行。该书不能归为言情小说,要归为伤痕文学,不过比上世纪七十年代来的伤痕文 学,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提高了一大步。对极“左”的揭露,永无止境,伤痕文学也未终结,无非要不断提高而已。

  13.《洗澡之后》(杨绛,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8月)

  延续了《洗澡》的风格,给《洗澡》一个大团结结局。如果不看《洗澡》,只看这一本会很无聊的。不过杨先生在百岁之后还写出这样一本书是非常令人敬佩的,由此也可知杨先生长命百岁有余的秘诀——心态的平和与心胸广阔。看不看小说无所谓,学杨先生的精神才重要。

  14-17.《王道剑》(1-4)(上官鼎,三联书店,2014年8月)

  港台新武侠小说典型的风格,与金庸等人一脉相承。不过独特之处在于融入了中国文化。以中国儒家的王道思路创造了一个剑风,最后打败了天竺人的 “霸道”剑。武侠如果只追求曲折的情节、追求武功的神秘霸道,就只能读时热闹、紧张,读后也就读过了。这本小说围绕建文帝之命运,写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点, 又通过剑道写出了中国文化的王道。前者许多类似小说都有,后者则有特色,作者既是化学博士,当校长、政治家,又写出如此好之小说,真乃天才,吾辈只能“景 行行止”——我是他的同龄人。

  18.《血纸人》(孙了红,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3年4月)

  属于“盗侠鲁平”系列,原书在解放前出版,也许当时红极一时,但今天读来,觉得极为一般,不值得重印。重印解放前的书也是一股热潮,不过有的书值得重印,有的书已成为过时的垃圾,印出来既对建立精神文明无益,又没什么人看。这本书我看就属于不值得印的一类。

  19.《疾风回旋曲》(东野圭吾,现代出版社,2014年5月)

  读东野的几本烂书,得出结论,著作多之作家,所写书必烂,声称不再读东野的书。但无侦探小说可看时,亦忍不住要买东野的书。读完这本书方知,自 己的形而上学、以个例否认一般的想法错了。这本书写得相当好、故事情节曲折,且出其不意,读完之后觉得是一本优秀的侦探小说。一个名作家写的书,并非本本 精品,但以一本烂书否认其他书则错矣。

  20.《天宝往事》(刘建华,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3月)

  以清末民初的江西宜丰县天宝乡墨庄刘家这一当地名门衰而复兴为中心的小说,此家族不知真有还是虚构,难算得上历史小说。小说还可以看,但绝算不上佳作。

  21.《恶魔岛幻想》(岛田庄司,新星出版社,2014年8月)

  非常独特的一本小说。先写破案,把犯人送进管理最严的恶魔岛监牢之后,犯人逃跑,进入了幻想版的南瓜王国,又成了科幻小说。这种风格的小说,我还第一次读到,也算一种经历吧,不过小说写得还不错。岛田也是日本写侦探、推理小说的名家。

  22.《零点时刻》(约瑟夫·范德尔,重庆出版社,2012年6月)

  反恐小说,不过写的水平不算上乘。一位跑至瑞士的美国富翁雇凶在美国搞恐怖事件。情节颇有出人意料之处,如恐怖分子居然和美国负责反他的女头目发生了关系。整部小说较为啰嗦,二十五万字之多,许多与反恐无关之处。

  23.《挽歌》(朱川凑人,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5月)

  作者知名度也相当高,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但全书的人物可以在各篇中出现。小说把人与鬼融为一体,也许这种神秘的风格日本人喜欢。不过也是一种风格,作为猎奇也可以读一下的。

  24.《拾遗小笺》(陈子善,海豚出版社,2014年5月)

  陈子善先生以寻找、收集现代文学史上的失踪者为己任,这是一项极有意义的工作,他为此也付出甚多。这本书是其成果之一。我非文学专业,读之玩而 已。不过有些人失踪属于历史的淘汰,当年熊式一与林语堂等量,熊的作品《天桥》和林的《京华烟云》我都看过,在我看来,《天桥》比《京华烟云》差多了。对 于专业工作者而言,找出失踪者有意义,但对一般读者未必。毕竟真正优秀的,尽管今天由于政治原因失踪,但肯定会回来,如张爱玲。熊还需要人去找,说明历史 淘汰了他。

  25.《达观》(金宏达,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

  买并读这本书是因为我与作者有一面之交。上大学时因中学好友与金是同班同学,去看望老朋友时认识了金,且金大学时代就在《文学评论》上发表过文 章,相当令我敬仰。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见到他的书即买了一册。不过读后颇为后悔,文字、内容都相当一般,各篇小文都缺乏天才的闪光。不敢说人家江郎才尽, 毕竟已不是我心中的天才。

  26.《中文系是治愈系》(王敦,江苏文艺出版社,2014年6月)

  大概是这个月读的最烂的书了。本为了解中文系而买,没想到与我想的完全不同。各种文章、内容与文字都无可取之处。写自己的种种工作,你不是名人,写回忆录似的文字有何意义?文字上则有点矫情,受过中文系培养,反失去其纯朴了。

  这个月建议读的书是《大道无形》《奇石》和《邹氏女》,都属于轻松有趣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