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黑防联盟

推荐提升思想深度的百余本好书

中国黑防联盟 小说推荐 2024-09-02 02:48:52 0

提升思想深度的100书

决定一个人能站多高、走多远的,是他思想的高度与深度。一个有思想的人,总能在平常的事物中发现深藏在其中的蕴意。然而,思想深度的提升却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提升思想深度与宽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间断的思考,平时也要多看书。本期推荐书小编整理了思想潮的“我读过的一本思想类好书”活动中,网友们推荐的一些思想深刻的书,只要你坚持阅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和爱好,书是会越读越深的,思想也是会越来越有深度。下面,就和推荐书小编一起来看一看这一百本有思想深度的好书。

1、《1984》

乔治·奥威尔/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潇雨:本书以集权主义统治下的大洋国为背景,描绘了一个恐怖,镇压,压抑人性的年代,在这个年代中,任何人欲会被压制,任何自由化身为奴役。本书给我的感觉是,我们的尊严不值什么钱,可它是唯一我们真正拥有的东西,是我们最后一寸领土,但在那一寸领土里,我们是自由的。

呼啦四个圈:这本书最令人记忆深刻三句话是“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这本书可谓是一部预言书,后来像斯大林统治下的苏联就是其典型代表。高度集中专制国家的描绘警示着后人。这是一部思想性和现实性很强的书籍,值得推荐。

雷一:(这是一部)预言式政治讽刺小说,虚构中见证真实,这是多么富有远见的作者的眼光,望望身边,有许多相似的情景。书并不是指出需要人们质疑一切的阴谋论,此书的伟大之处在于为人们选择提供了一些参考。

花未眠:《1984》、《动物农场》+乔治·奥威尔+出版社不限 理由:真实、彻底地揭露了集权主义的本质,改变人三观的书。

2、《乡土中国》

费孝通/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洪凌啸:我要推荐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一书,该书成书于1940年代,但于今天看来,仍然是了解中国,了解中国社会的不二经典之一。无论是最为知名的“差序格局”、“团体格局”、“社会圈子”理论,还是费老概括提出的“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四种权力理论,无不深深地闪耀着费老对中国社会、中国社情的犀利洞察与扎实调研。最令人钦佩的当属费老的问题意识以及对现象背后权力运行机制洞若观火的观察力。费老往往从不起眼的小事、常识出发,追寻背后的制度根源。谁能料想,常常挂在嘴边的“男女有别”背后竟隐藏着传统社会对安定的追求;谁能想到“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这一振聋发聩的观点。另外,费老对待学术问题不盲从,不跟风,他仔细分析了“人治”、“法治”的说法,指出“人治”实际上是“礼治”,背后是习惯在作祟,而“法治”则对应着规定。最后,费老深厚的国学底蕴令人折服,文中对传统典籍的引用信手拈来,令后辈学人汗颜。

小李飞刀:这是一本了解中国社会,了解中国文化的书籍。本书浅显易懂,虽然诞生了几十年,但对中国社会观察把握之深刻,似乎未有能超越的。

昏鸦:这部书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代表作。它对中国社会的分析鞭辟入里,发人深省,为了解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提供了重要参考。

3、《苏菲的世界》

乔斯坦·贾德 作家出版社 

顾小轩:这是一本极好的哲学入门读物,它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西方哲学发展史。与普通哲学书籍不同,它用小说的形式,通过小女孩苏菲与哲学导师的对话,将读者引入哲学问题的世界。对于“我是谁”、“世界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作者并不急于回答,而是让读者自己思考,得出自己的答案。最终作者通过苏菲向读者展示了哲学的魅力,唤醒了读者的求知欲和对世界对生命的敬畏。如果说本书的特点,如同《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一样,不急于求成,而是循循善诱,通过苏格拉底课堂式的对话促使读者去探索,去追求。

RAY.JANG:这本书很著名,被很多人推荐过了吧?我也写一点自己的推荐理由。这本书作为西方青少年的哲学启蒙书,在东方好像没有那么流行,毕竟它不像物理化学那样“实用”。但同等物质条件下,如何让生活更有意义一点,感觉到更幸福一点,我想应该哲学更“实用”。如果要了解哲学,推荐从这本书开始。这一部书难得的把整个西方哲学史准确而又通俗地回溯了一遍,足够让人构建哲学理念的体系。哲学被称为“热爱智慧”的学科,这本书不仅仅告诉人现成的西方哲学“智慧的果实”,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智慧的思考”,从这一点来说,《苏菲的世界》又不仅仅是一部通俗哲学史,而且是一部哲学指南。

威:(这本书)给我们一个打开一扇哲学的大门,让我们不自觉地思考自己存在的意义。

4、《顾准文集》

顾准/著 贵州人民出版社 

张晓:大学时为此(书)做了厚厚的一本笔记,可惜遗失在自习室,多年过去想来依然不舍。在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统治的权威性学说或工艺制度,但大家必须无条件地承认,唯有违反或超过这种权威的探索和研究,才能保证继续进步。所以,权威是不可以没有,权威主义则必须打倒。如林贤治所言:“一部《顾准文集》,几乎言必称希腊,其实所言并非希腊,正如言不及中国实所言全在中国,作为个体思想的最沉实也最具挑战性的表达,顾准的著述,乃缘于某种现实使命。”

平之如水☆ :理由:1.理性严谨、丰富扎实、深刻强大;2.力透纸背,思越古今,上下求索,九死不悔;3.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百多年进程中,在某黑暗阶段时期被孤独守护和顽强传承下来的天火。

5、《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著 冯克利/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梓曰:作为一名偏爱社会方向的心理学本科生,勒庞的《乌合之众》是我接触的第一本研究集体心理的经典之作,在民主的时代,对于群体心理的探究更有启发意义。人降于世,经纶事务者勾心斗角,有自承国故者大隐于市,观之不过是人以群分,或随波浮沉。当今社会,网络横行,作为其主体的大众之心理,更值得探析。

Betty:(本书是)大众心理研究的经典之作,尤其在新媒体时代的众声喧哗中,阅读此书能促使我们不断提醒自己反思自身的实践和心灵。

6、《罗马人的故事》(全15册)

盐野七生/著 中信出版社 

陈君贤:能让法律人血脉贲张的,除了“老干妈”辣酱,当然还有罗马史。这是一套让人欲罢不能,一发不可收拾,恨不得一口气看完的史书。说是史书,但又不同于一般史书。盐野七生以日本女性特有的细腻向读者展现了罗马帝国兴衰的画卷,她笔下的罗马,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神奇的历史国度。本书所展现的不仅是历史,更是对历史深处的追思,带给读者的也不只是简单的历史故事,而是当今世界各国关于民主政治、外交政策、军事政策、经济发展等国家治理问题的深刻剖析。(透过)这套书,企业家看到管理发展,为学者看到治学态度,政治家看到国之根本,实在是每一个爱书之人必看的一套丛书。

李恒:东方人的视角,普及式的历史读物,帝国文明的溯源。

7、《言论的边界》

安东尼·刘易斯,法律出版社 

Mcgrady :相比起“思想类图书”这样的大范畴,这本书的定位或许更符合它的副标——美国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简史。这只是一个老法律新闻人、两度普利策奖获得者安东尼·刘易斯诸多新闻记录中的一本,他的另一本书《批评官员的尺度》看上去比这本《言论的边界》名头和读者都要响亮和多得多。但我还是着重推荐这本200来页的小册子,它以一条历史纵轴的时间线,找到了今天的美国何以为自由之美国,民主之美国的理由。美国也不是一蹴而就以今天的形象展露于世人面前,它也有过新闻审查的过去;也有过在街头分发反战传单判定违法的劣迹;也有过认为一面国旗高于基本人权的荒唐时代。但好在,它是敢于对不同的“叛逆观点和行为”进行讨论和反思的,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在努力与时代前进的脚步一致,即使出错,最高法院的九名法官仍会尽一切努力将这个国家对于言论自由的保护重新拉回正途。不激进,也拒绝保守,就像霍姆斯大法官所写下的那句判决词: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场实验。没人知道未来会是怎样,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纠错的勇气和对保护自由的坚决。这正是今天美国的价值所在,用这本书的英文原版书名即可一句话概括: Freedom for the Thought that We Hate(给你深恶痛绝的思想以自由)。

8、《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周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郭郎:在这本书里,周濂凭借着他哲学专业的功底,把看起来高深的哲学学问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深入浅出,分析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出现的现实问题,将民主、公平、正义、平等、德行、道德、幸福等进行哲学思考,然后融入到我们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实际生活里。更为重要的是,在这里你将会遇见一个大问题“我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周濂没有给我们标准,他试着通过他的理智的思辨、通俗的文字,启发我们自身去探索这个问题,成为一个正义的人?还是成为一个功利的犬儒主义者?这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与启迪。

9、《乡关何处》和《身边的江湖》

 

《乡关何处》野夫 中信出版社 《身边的江湖》 野夫 广东人民出版社

阿狸,你个小狐狸: 他用文字在文学的世界里招魂,他文章里的字字句句都是呼啸的,是血淋淋的,是有着金属质地的,是带着沉重痛感的。他刮骨疗伤般将现实中国繁华的包装扯开,将我们一路领进宏大叙事之外的尘世人间,直面那些历史鸿沟缝隙中的故事,那些与我们血脉相通的人物。敬佩野夫,他说:“写作是一种反抗,对抗外界的恶,也对抗自己内心的黑暗”(似为柴静评语——编者注),而他写下的一个个字确是自己的一声声痛哭,他用笔、用心分担着时代的疼痛,甚至剧痛。他在书中剖析残忍教育,声讨残害心灵的阴谋,洗涤文化中的胎毒。然而他胸怀中沉淀着宽恕的情怀,字里行间也透着他与命运的和解。

10、《巨流河》

齐邦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胡兮兮:齐邦媛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埋藏着巨大悲伤的时代,同时也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荣的,真正存在过的,最有骨气的中国。透过作者的笔端,可以看到一部充满着血泪和汗水的民国史,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文化命运的多灾多难。有一个细节,作者齐邦媛在她年少时爱慕的男子张大飞加入了飞虎队,虽然抗战眼看胜利在望,但是张大飞依然殉国了。齐邦媛收到张大飞当年也给她的诀别信,信上说:“这些年中,我一直告诉自己,这只能是兄妹之情,否则我死了会害她,我活着也是害她。这些年来我们走了多么不同的道路,我这些年只会升空作战,全神贯注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而她每日正朝向我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以我这必死之生,怎能对她说‘我爱你’呢?……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读到这里我深深被触动了。一部《巨流河》,几多血泪、几多遗憾。遗憾之后,几多盼望。

11、《给我自由–一部美国的历史》

【美】埃里克·方纳/著 商务印书馆 

自由飞翔:内容和文字引人入胜,非常好读。美国为什么会成为最吸引人的经得起风浪的超级大国?它是怎样走过来的?作者以自由为轴心,系统地阐析了这个国家的历史。现代民主国家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了牢固的保障自由的框架,公民会逐渐战胜一切黑暗。

12、《雾霭:俄罗斯百年忧思录》

(俄)雅科夫列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理由:作者曾经担任苏共中央宣传部长,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合作者帮助者策划者,也是《一杯苦酒》的作者。从标题可见,本书不是一部歌颂和喜庆的书,而是一部深入反思苦难和悲剧的杰作,是一幅试图描摹二十世纪俄罗斯占主体部分的黑暗和血腥史的总体性图画。虽然俄已从这幅可怕的图画里走出来了,但对那些仍然在同样图画上涂改的国家和民族,不管出于何种原因,如果不能不愿对这人类史上空前的灾难性试验进行直面审视和接受教训,是没有希望乃至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的!是为荐。

13、《做门徒的代价》

迪特里希·朋霍费尔+新星出版社 

萝卜:我不是基督徒,但是朋霍费尔和他的书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在纳粹的德国,这个德国的基督徒选择了加入反对纳粹政权的斗争,并为此而牺牲。他的理由是:不仅应该照顾拥挤的路上被疯子开车压伤的人,而且更应该全力制止那个疯子开车。他选择“背叛”自己的国家,是为了忠诚与自己的信仰和人民。“1945年4月9日,当朋霍费尔被希特勒的党卫军和秘密警察处死时,在德国发生的事,是不能以人类的标准来衡量的。他们感到上帝牺牲了自己的最忠诚最勇敢的儿子去赎残暴政权的罪,并恢复欧洲文明得以重建的精神,从而亲自干预了迄今为止世界所发生的最可怕的斗争。—G.Leibholz (英国奇彻斯特前主教)”

14、《无权力者的权力》

瓦茨拉夫·哈维尔(Vaclav Have) +左岸 

泉的向日葵:大概是2009年左右读到这本书,它对我带来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人们不必去接受谎言,他们承受在谎言中和与谎言为伍的生活,这就够了。就是这样,人们确认了这个制度,完善这个制度,制造了这个制度,(变成了)这个制度。”它让我去思考,怎样能最终实现免于恐惧的自由,然后我走出了那一步,并确认好自己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雪崩的时候,起码我不会是那片小小的雪花。

15、《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

高华/著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张萌萌:高华老师是我极为尊敬的历史学者之一。这本著作以延安整风运动为主题,利用极其丰富的史料,对1945年前的中共发展史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这部书标志着,一个独立的民间话语解释系统在中共党史研究领域内兴起。

直立行走的猫:(本书)以丰富的史实,缜密的论证,还原党史,为人们了解历史真相,促进社会转型提供思想基础。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16、《旧制度与大革命》

托克维尔/著 商务印书馆 

极度夜猫子:今年最多被提及的书,写的是法国,但映射的却是当下的中国。法国和中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希望我们的社会可以平稳地达成共识,而不是将传统割裂。

阿牛:对中国现实最真实的写照与分析。

17、《告别功利–人文教育忧思录》

[美]努斯鲍姆/著,肖聿/译,新华出版社2010年版 

在远方写作:如果教育只是应试与谋生的手段,或是追求功利目标的工具,那么这样的教育无疑是狭隘的。当下的中国,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这个问题显得紧迫而重要。因为,如果我们缺乏对于教育本旨的深刻理解,一切有关教育的改革都会变得“无的放矢”。在努斯鲍姆看来,我们所需要的教育是培育人文的教育,而这种教育至少必须包括三种能力:第一,批判性的检讨自己、检讨自己所在传统的能力;第二,接纳并关心他人的能力;第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想象力。在她看来,这样的教育不是功利导向的教育,而是可以使教育的主体,更加具有人文精神,成为善于思辨与反省、具备同情心与充分想象力的健全人。

18、《素履之往》

木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 

魏鼎原:推荐这本书,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关于书的内容,这本书字数不多,寥寥四万八千字,但是文字间流动的思想却是广博而隽永的,他所描述的哲理是近乎诗的,翻卷读来便感到一种艺术性的美在心中酝酿着,发酵着,但又不浓烈,只是淡淡的氤氲着。木心在该书中对青春,音乐,爱情,艺术,爱等等进行了阐述,但是这种阐述又不是全部直接的告诉众人,他更接近于启发人,以特殊的思考角度启发人,其中有一段,是关于王尔德的,木心先生写道,“除了诱惑,我什么都能抵抗”,为何不说“除了不抵抗,我什么都能诱惑”(对不抵抗者施以诱惑,太乏味了)。这样的思考是我在读王尔德或者其它书时从未有过的,还有他的四个态度,彼佳,彼对我无情–尊敬之。彼佳,彼对我有情–酬答之。彼劣,彼对我无情–漠视之。彼劣,彼对我有情–远避之。这也是好的话,对人们关于人际关系的思考有所帮助。当然好的句子不止这两个,因为我个人的才疏学浅和时间问题,便只举两例。第二个原因,是他对我产生过的积极作用,我读此书之前,处在一种躁动的迷茫期,很多事情在我看来皆如麻线缠身,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处置,偶然读到此书,便被吸引,进而有了许多感悟,让我能够平静下来,这本书当然不是一味灵丹妙药,但他带领我们从更广阔的世界思考,也看到更多的美好,虽然我也觉得其它书很好,如史铁生先生的,柏杨先生的,但是思考再三,我还是觉得这本富有诗意和哲理的书是思想潮的推荐书籍所需要的。第三个原因,是因为这本书的整体设计很好,很适合珍藏,读起来也心旷神怡。我毕竟不过一个学生,未经世事,对思想的领悟难免浅薄,还望包涵。

19、《通往奴役之路》

[英]冯·哈耶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朵朵妈妈:这本书是目前为止对我的思想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基于苏联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以及中国改革开放前后的发展对比,该书的观点对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市场经济是迄今最有效率且较为理想的资源配置体制;经济自由是政治自由的基础;私有财产制度是自由最重要的保障;法治的含义首先指政府的行为在法律约束之下;法治之下才有真正的自由;民主是实现自由和保障安全的手段而非目的。等等。

20、《美国宪政历程–影响美国的25件司法大案》

任东来 中国法制出版社 

RAY.JANG:这本书是我的法律启蒙书,从中知道,在世界上有的国家,法律怎么产生,法律怎么运作,当权者受法所限,大法官谨言慎行。25个司法大案,记录着美国人民在追求正义之路上的艰辛和荣耀,更揭示了美国宪政制度的精髓–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司法的独立地位,根深蒂固的契约文化,对宪法近乎虔诚的遵从和守护。两百多年来,美国人已习惯将重大争议交给最高法院处理。尽管大法官们的表现并非总令人满意,但他们宪法守护者的地位和最终裁判者角色,却从未遭遇质疑。书中不仅取材严谨翔实,历史资料真实可信,法力分析透彻精辟,而且案件叙述有趣,叙事节奏很好,读来没有枯燥乏味之感。推荐大家读读这本书,在我们这个时代,最悲哀的莫过于一叶障目固步自封。

21、《20世纪思想史》(上、下)

彼得·沃森+上海译文出版社 

Gariea: 全书清晰地梳理了整个20世纪的思想史,文字平静简朴、娓娓道来,但读后又颇感气势恢宏、了然于胸。读完这样一本厚书需极大的耐心,但写成这本书的勇气更令人钦佩。读此书,仿佛跟随作者经历一次次观念的历险,横跨经济、政治、社会、心理、物理等领域,详细梳理各思想者的代表观点及其社会背景,且注重不同思想的联系和碰撞。如果说20世纪的现实世界惊心动魄,那么相对应的思想世界更是激荡不已。以思想史对照两次世界大战、历次经济危机、民主化进程、平权运动等历史现实,更好地说明了“思想观念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且极大地影响了人类走向”。

22、《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丹尼尔·贝尔+人民出版社 

鹏:很有缘能够结识这样一家传媒(思想潮)以传播思想为主。当看到我身边的朋友被游戏和一些娱乐类传媒包围时,每当和他们聊天三两句不离游戏和娱乐类节目,每当看着他们转发的微信或者微博内容。我发现我是多么的格格不入。一开始我以为是我的性格问题(本人性格偏内向)。后来慢慢通过阅读发现那不是我的错,那是他们的错吗?那他们又错在那里?当我捧起我推荐的这本书时(《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我发现了答案。现代性对人的解构,使沉思冥想被抛弃,我们被包裹在直接体验中,那是只强调梦境、幻觉、本能和冲动的体验。你看当他们沉浸在在游戏、娱乐节目和情色类东西中,不正如书本所说。可那些东西确没有带给他们快乐。其中有着持续的刺激和失向感,也有着迷幻时刻过后的空虚。人被心里“高潮”或疯狂的战栗感所裹着,抛来荡去;但是,在一阵刺激的旋风扫过以后,剩下的只有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最后给出了我们所面对的问题的解决方案。那就是认识到人自身的局限性,为人的狂妄自大设定界限,有必要的话可回归宗教,将人带回到生存困境的探究的车轮,人对自身有限性和力量之无情局限的清醒认识,以及随之而来的、想要找到一个内在合理性解释的努力。

23、《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与毛泽东的崛起》

杨炳章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呼延云:(本书)基于最新发掘的史料,基于严密的史学考证,对毛泽东从井冈山到延安的历程极为理性客观的予以展示,揭示了在中共早期革命理想主义与革命现实主义的交锋,内部围绕理论和权力的激斗。通过(梳理)毛泽东的崛起,展示了历史发展中的种种必然和偶然,最终推翻了传统史学界对中共获得政权和毛泽东崛起的“天命论”,而是说明,历史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活在历史中的个体命运同样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

24、《猜测与反驳》

卡尔·波普尔+上海译文出版社 

阿星:读过之后做了一次读书报告,将题目定为“惊奇的本性–读卡尔波普尔《猜测与反驳》”。在哲学上,方法是不重要的。任何方法,只要导致合理讨论的结果,就是正当的方法,要紧的不是方法或者技巧,而是对问题的敏感性和对问题的一贯热情或者如古希腊人所言“惊奇的本性”。书中内容由作者多年的演讲和论文集成,以前只是听说过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并未亲自读过他的专著,此番阅读之后,收获颇多,想来还需再读几遍。书的编排看似散乱,其实章节之间逻辑严谨,他详细论述了猜测与反驳的价值所在。先谈谈猜测吧,首先,众所周知,当我们要猜想某个问题之前,有一个必要的问题那就是我们能不能认识世界,若是可能认识,那如何来过得关于世界的知识。这便引入了康德的认识论问题,卡尔波普尔称之为“康德的相当抽象但又确实天才的认识论”。猜想是一个过程:我们主动地把规则性强加给世界,我们企图在世界中发现相似性,并用我们发明的规律来解释世界。接下来再谈谈反驳,反驳是一种试错理论,就是一种不能令人满意的观点将受到反驳或是排除。这里波普尔提到一切知识只能通过纠正我们的错误而而增长,所得结论如果被观察证明是错的,以后就得放弃。这种反驳理论与黑格尔的辩证三段式不一样,黑格尔认为一个观点总要经过正题反题合题三个阶段,无限循环才能不断接近真理。基于猜测与反驳理论,波普尔将之运用于科学,也就是后来发展起来的科学哲学。他强调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这是区分一个理论是不是科学的重要标志。这是一本让人脊梁骨发凉的书,一本让人震撼的书,值得一读!

25、《正义》

迈克·桑德尔+雅言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卧荒虎:把理性带进公共领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本书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重要的不是你把自己归于哪一个派别,重要的是你要理解别人所追求和坚持的道理在哪儿。这本书可以减少公共领域的语言暴力,当然,前提是认真仔细地看过。

26、《逃避自由》

艾希里·弗罗姆+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高玩不急:弗罗姆致力于研究人的性格结构和社会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在《逃避自由》这本书中,他直面社会的发展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人类逐渐失去个人的自我,在得到“自由”的同时又在失去自由,这与当代中国人民所面临的问题非常相似。“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结构在两个方面同时影响了人。它使人越来越独立,自主,富有批判精神,同时,又使他越来越孤立,孤独,恐惧。”

27、《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

苏力+北京大学出版社 

Sunny:《走不出的风景》是作者苏力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院长十年间的各种致辞的汇集,主要是迎新和毕业致辞。没有官腔,贴近生活却又不是刻意的讨好。对于初入校园的孩子他说:发现你的热爱;对于即将离校的学生他说:责任高于热爱。面对毕业,他说“你我都如流水”,多么现实冷酷,可一句“但不要说,明天起,你将独自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大道青天,绵延于你身后的,仍然是这个熟悉的、朴素且庄严的风景,一个你永远走不出的风景”又让人心不禁柔软得能掐出水来。他的致辞里既有对学生的寄语与祝福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如实反映,更多的是对学生的现实指导。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字却很好地契合了现实主义精神。在各种浮夸空洞的毕业致辞流行的今天,《走不出的风景》值得一读。

28、《逃向苍天》

雷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58度:这本书从点滴细节对各色小人物的命运进行探究、分析,以此来展示大动荡时期个体生命所走过的艰难历程,为我们还原了极端时代的风雨沧桑。通过对《逃向苍天》的阅读,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苦难意识和悲悯情怀,记忆苦难是一种精神品质,更是一种天下担当。作者对民主制度、宪政理念、法制建设等诸多方面的思索,关乎良知和道义,闪烁出的是更高层次的正义之光。

29、《发现人性》

萧淑贞 商务印书馆 

sonic:给精神留一点空间,在这个时代实在太难了。这本书是作者在美国居住七年后的思想文章结集,结合当地景观、历史并联系中国的历史发展谈人物与事件,对东西方在民主、自由等政治与社会领域影射的人性的探讨。本书是作者个人成长与感悟的展现也代表了很多旅居西方的国人所产生的对东西方文化、政治举措的态度和愿望…分享作者的思想与感悟,可以让心灵变宽变清澈……

30、《容忍与自由》

胡适/著 潘光哲/编+法律出版社 

刘刘:不是束之高阁的空泛理论,而是从身边的社会实际的思考出发,能容忍才有自由,想自由就必须容忍,宽容对待身边的人、事、文化;容忍与自由不是挂在嘴上的大主义,而是切切实实的生活与共处。

31、《人与制度》

汪丁丁+东方出版社 

Preschool yan:这是一本反思历史、关注现实、唤醒灵魂的思想类书籍。如书中写到“在历史终结的地方,总有生命;当生命试图超越生命时,总有思想。如同麦田里吹过的风,转瞬即逝。但那毕竟是清晰的,带着泥土的生命气息的,打动了我们灵魂的瞬间”。

32、《中国文化要义》

梁漱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 

冠聪求诚:此书主要是对自秦朝至清末的中国社会做了一些讨论。其所提出的几个观点,我觉得值得大家去思考一下:①其时之中国,并不为一封建社会,因为没有对立之阶级,并与西方中古时期做了比较。他说那时之中国,为一职业分途社会;②孔子作春秋正名份,破封建,迷信,启发理性。至是中国则无封建,而以礼俗代宗教,使得中国成为一伦理社会;③其时之中国,不为一国家,为一“天下”,此观念超乎国家之上。篇幅关系,仅此几点。梁漱溟先生的论述,实在是使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亦使得我对旧中国有一种新的认识。

33、《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黄永年+上海书店出版社 

切格瓦拉:全书核心:从封建领主制至地主制的转型期,至门阀消灭之隋及唐初实已完成,此后唐、宋两朝可说是进去了成熟的封建地主制社会。此种封建地主制社会在世界上似为我国所独有,其文化固非领主制如我国西周、春秋以及西欧中世纪之可比拟,至此成熟阶段,其光辉灿烂自更无待言。

34、《大设计》

(霍金著,吴中超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陈中源:通过科学史的叙述,由浅及深,把艰涩的科学知识娓娓道来;而且告诉让你常人看来颠覆性的观点:科学不是精确,而是所有可能理论中对现实世界最为便利的解释。这一点与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观点完全吻合。科学家在这本书里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深邃、自信以及谦卑。

35、《你的权利从哪里来》

艾伦·德肖维茨 北大出版社 

Jep Wu:权利既不来自上帝或自然法则,也不仅仅来自法律的规定,权利来自于人类过去的恶行。人类对于何为正义也许永远无法达成共识,权利正是来自于人类对过去经历的暴行磨难的反思,权利是人类得享安全的惟一保障,为了实现这 一点,权利也需要人类备加珍视和维护。为权利而斗争,权利才 能永存!

36、《共同的底线》

秦晖+江苏文艺出版社 

李晓林:在我们这里,共同的底线不是左、右派各自坚持的“公平”与“效率”的折中调和,也不是在“自由太多”与“福利太多”之间,寻找“既非自由放任,也非福利国家”的第三条道路。而是,争取最低限度的自由权利与社会保障。

37、《传统十论》

秦晖+复旦大学出版社 

不负少年头:作者从传统入手,详细论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真是状况,更说明了专制社会权力运行的规律以及带来的危害。同时提供了一种社会转型的方案,即联合小共同体瓦解大共同体,以个人权利为基础建立公民社会。

38、《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

奥尔罕·帕慕克+上海人民出版社 

尹丹娥:再没有比“呼愁”二字,能更贴切地表达对于故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追忆,更能一语切中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精神。帕慕克一句呼愁,读之令人情动,也禁不住回想起苏轼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

39、《被颠覆的文明–我们怎么会落到这一步》

边芹+东方出版社 

杨:阅读此书之前,我希望大家可以先看看作者之前出版过的书籍,比如《一面沿途漫步的镜子》和《带我去巴黎》,在思考之余再把眼睛和心思转入这本推荐书籍。此书打破她之前的思维惯例,将西方文明与东方文明间的隐形幕布拉开,让我们在将信将疑之间不断反思。不管读者最后是否站在作者一边,他/她都会有醍醐灌顶般的思想撞击。我本人是一名大学三年里学生,看完此书,我觉得新时代的多数年轻人急需这样的精神食粮。原因很简单:每个时代都是由当年的有志青年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而青年之思想见识,更多来自所阅读的精品书籍和所汲取的精神源泉,边芹女士的这本书,就属于这样的养料。

40、《往事并不如烟》

章诒和+人民文学出版社 

– + -:也不知道这本书算不算思想类的,但是这本书对我的影响重大,之与我有启蒙的意义,作者对章伯钧、张伯驹、罗隆基、储安平、史良等等人物生活中细节的刻写,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浮现在我眼前,五七“反右”在教科书上一笔带过,而实际却是那样的凄惨悲苦,对那段历史的回忆性文字接触的太少,所以给我的震撼是空前的。

41、《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

布鲁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梦瑶 on the way.:本书的内容具有时代的历经不衰性,30多年前美国遇到的困境在当下也存在着。经典离我们越来越远,所谓的高等教育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的教育,缺失了必要的人文关怀和一些看似无用的知识,比如哲学等。需要布鲁姆这样的学者来拨开社会表象,揭露美国社会尤其是高校的不良现状。中国同样有可能走向封闭的中国精神,日益物质化和浮躁的社会需要我们看到我们所缺失的精神供养品,这些才是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的东西。走进经典,真正去了解那些智慧的光芒,而不是活在犬儒主义和虚无主义中!!时代借鉴!

42、《老生常谈》

资中筠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从深高到暨大的Mr.Lai:本书是资中筠的21篇对我国社会,教育学术,思想及民族性等问题而作出自身独到的批判性文章的合集。作者从社科院退休后,所思考的重心由原先的国际问题转向国内社会转型及改革问题,其中在学术研究的看法上,作者现身说法,发人深省:她以自身的经历向我们提出做国际关系研究“一定要研究其背后的社会背景,文化历史等‘非热点问题’,‘常人不关注的问题’”,才能够真正做到学术的深刻与独立;并且批评了当今学风的浮躁,“动不动就说中美关系怎么样,总想当政府的‘智囊’”,以及其背后的课题制——“按课题计职称”的制度弊端。

43、《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

赵国栋、易欢欢等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森鸥Jason:(本书)阐述了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已经到临,与其说这是讲述关于信息时代的衍生,倒不如说这是一种方法论,push我们直接转变经营理念,间接转变思维方式。另:这是中国第一次和其他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44、《恩宠与勇气:超越死亡》

[美]肯·威尔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邹喜高:这本书无论作为讲述抗癌病人的故事,还是作为病人与照顾者的指南,抑或作为一则动人的爱情佳话,或者作为对世界伟大的智慧传统的理解、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死亡与濒死的检视,以及对灵性发展意义的研究,都是极为成功的。

45、《局外人》

加缪/著 柳鸣九/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饮醪吻火:局外人的眼光完整的还原了这个粗糙、漠然、无理性的世界,愚昧和死亡混杂的气味渗透在生的每一个细节里。尽管你觉得自己不会是局外人,但是你确实有如此的冷漠和浑噩,加缪这本书篇幅不大,却反应了局外人与局外的社会。加缪也凭借《局外人》与《鼠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文学性与社会价值具佳。

46、《存在与虚无》

〔法〕萨特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沉默之子:何为存在?何为真实的存在?在无可逃避的虚无之中如何获取那份属于人的富有价值和意义的存在?这些刨根问底的哲学问题无不与当下生活息息相关,无不与每一个孜孜求索自由存在感的人息息相关。在萨特看似晦涩的思考与表述之下,隐藏着一个更加深刻而又真实的世界景观。

47、《西方文化的衰落》

约翰·卡洛尔著+新星出版社 

玲玲:本书以人物、艺术、思想等为线索,一气呵成,勾勒出西方社会人文主义的诞生与覆灭,以9·11事件结尾,让人反思已成定论的人文主义:当人类抛弃神之后,这个世界变好了吗?

48、《民主的细节》

刘瑜+上海三联书店 

靖:她用一个个貌似好玩的趣事,把政治学讲的生动有趣;没有枯燥的理论、简单的说教,只有调侃的语言,和平近亲和的故事,她也从来不会给你现成的道理,避免智力上的懒惰。受用很多!佩服!

49、《观念的水位》

刘瑜+浙江大学出版社 

愚:“观念的力量不能小瞧”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前进会有各种力量和因素,但观念的提升不能被忽视,而这一砖一瓦的添加则成为社会前进的贡献。他激活了人们潜在的动力,指引了迷茫困惑的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我们提升观念的水位,以便乘船起帆远航。

50、《战后欧洲史》

托尼·朱特,新星出版社2010年1月版 

向东:本书分上下两册,个人认为下册写得尤为精彩,尤其是“旧秩序的终结”和“旧欧洲与新欧洲”部分,历史事件娓娓道来,时代思潮抽丝剥茧,虽名为“欧美史”,较一般思想史却更为深入,我有抄书的习惯,此书更是做了大量精彩摘录。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