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千古第一完人”之称的曾国藩,不仅自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学识广博,而且还反复叮咛自己的儿女,要多读书。对于读书,他每有体会。他在写给自己的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谈及读书时,就说:“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而在“读”中,他又认为贵在“涵泳”。 然则,“涵泳”为何?曾国藩说:“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 中则涵濡而滋液;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浡兴。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庄子言濠梁观鱼,安 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也。” 如此说来,“涵泳”读书,就不能只是简单地理解成“反复阅读体味”了,它应该呈现为一个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极大的阅读愉悦。 首先,“涵泳”阅读,是一个缓慢浸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浸润”是双方面的,一是书对人的“浸润”,二是人对书的“浸润”。人对书的浸润,应该是指,读书,不能太快,不能太多太滥,亦不能 过于信书。读书太快,就会仓促,水过地皮湿,理解不透;读书太多、太滥,囫囵吞枣,则会贪多嚼不烂;书中的道理,尽管很多,很丰富,但不一定都是正确的, 更不一定适应于每一个人,所以,孟子才有“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论断。正确的读书,应当是少而精,缓缓地阅读,反复地读,且边读边思,沉吟再三,如此,方 能浸润书中。书对人的浸润,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渗透和滋养。人在接受知识时,亦不能贪求太多,否则,即如清渠之溉稻,过多则伤涝。对知识的接受,也要因人 而异,要寻求“适宜”。 “涵泳”读书,进入第二步,应当是一种阅读的“生命自如”状态。如鱼之游于水,书即是水,人即是鱼,畅然自适。此种状态下,人的思想,处在书本知识的汪洋之下,无时无刻不受其滋润、滋养。 打开一本书,缓缓地读着,心,亦慢慢地沉浸其中。读至精彩处,你就禁不住读出声来,甚至于禁不住高声诵读。书声琅琅,脚下信步游走,脸上溢满了阅读 的喜悦。你痴,你笑,你傻,你忘乎所以。世界完全消失了,你整个人都进入了书的天地之中。读完一遍,你还想再读一遍,再读一遍……反复地阅读,竟是不厌其 烦。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