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间,2014年已经到来。在熙熙攘攘的“读书人”或“卖书人”中,会让人一时忘掉,纸质图书正遭遇数字化阅读载体的巨大冲击,一场载体革命或许正在路上。不过,人们依然期待好书,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些2014值得期待的好书,像张大春的《大唐李白·少年游》,陈丹青的《草草集》、张平宜的《触:**娘子上凉山》仍是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好书。 A 记录类——**女子:十年凉山的真情告白■重点推荐:张平宜《触:**娘子上凉山》“她叫张平宜,原**《中国时报》资深记者。十多年前辞去高薪,告别家人,这位喜欢艺术的优雅女性,来到四川僻壤山坳,献身麻风病孩子的教育!朋友们不能理解:这个疯子为何要吃这样的苦。她说,我是一个母亲,看到麻风村的孩子,无法掉头离去。” 一年多前,这条微博被疯狂转发达数万条。张平宜,曾刚评选为央视“感动中国”人物。近日,她讲述十年凉山所见所闻及心路历程的纪实随笔集《触:**娘子上凉山》在内地出版。在北京举行的发布会现场,张平宜表示,她将捐出新书全部的版税,继续用于麻风病孩子的教育事业。 著名作家阎连科说,收到这本书后,从早晨六点起床开始看,连续看了四五个小时,直至中午十一点都没有放下。阅读时他时而热泪盈眶,时而气得发抖。这本书让他震撼。 2011年底,张平宜在**由大块文化出版了《**娘子上凉山》,而为了与大陆读者分享爱与希望的温暖,她决定由上海九久读书人推出大陆简体版。此次大陆简体字版,在繁体版的基础上,略作了修订,同时增加了《十年手记》和历史附录两部分内容。内容更为丰富、立体。 她如何在文化落差、环境迥异的夹缝中关注社会底层的麻风病人子女?如何助建第一所公办民助的乡村小学?又如何带领一群被麻风烙印的小孩走上回归社会的希望道路?这一路走来,她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这一切都被写进了《触:**娘子上凉山》一书中。 B 小说类——“大说谎家”这次说大唐李白■重点推荐:张大春《大唐李白·少年游》曾担任电影《一代宗师》剧本顾问的张大春的最新长篇小说《 大唐李白·少年游》,2014年初,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其简体字版。这也是张大春继《城邦暴力团》之后的又一长篇,展现出其高超的现代小说技艺和古典文化素养。 李白,一个身为星宿、发为仙音,却只剩下名字的诗人;飘然不群、才华横溢的李白为何独钟写诗?心怀“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的理想,为何却没有科考资格、与光辉仕途无缘?又为何是李白,得以成就无人匹敌的诗句,成就“诗仙”的名号?在《大唐李白·少年游》中,张大春透过梳理李白早年的萍踪游历,为读者解开诗人的身世、师从之谜,并尝试发掘盛名之下、诗人实践生命的“真实”自我。 因善于精彩虚构而有“大说谎家”之称的张大春,此次以李白的身世为线索,穷尽正史、传奇、笔记乃至佛经、契券等种种文本,于典章制度、社会组织、物用行止等俱有精妙的阐释,穿插藏闪,带出唐朝政治、经济、地理以及文化等各个面向的知识 ,再现盛唐时代的斑斓世相。但是,这并不是一部真实的传记作品。作者在虚构和历史之间捭阖出入,不仅以诗句推理出当时文人笔下心绪由来的内外世界,甚至大胆替李白“代笔”,对其诗作进行续补、改写。虚实难辨,却精彩叫绝,堪称理性和知识的完美狎戏。 祖籍山东的**作家张大春,一位当代华语文学界无法忽略的作家,一位有古代侠客气质的写作者,被莫言评价为“**最有天分、最不驯,好玩得不得了的一位作家”。早年以小说闻名于世,惊艳开启了**现代小说在形式上完足并真正专业的黄金期。著有《小说稗类》、《四喜忧国》、《公寓导游》、《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等。 C 散文随笔类——“荒废”之后再“草草”■重点推荐: 陈丹青《草草集》、《谈话的泥沼》《荒废集》之后,画家陈丹青再度推出《草草集》。五年之前,陈丹青的随笔集,《荒废集》、《退步集》因犀利的文字风格和特别的思想气质,深受年轻读者追捧,甚至形成一股风潮。在新书《草草集》中,陈丹青的杂文一如从前,犀利、坦率、畅快而不失文采。本书按主题分为艺术、影像、社会以及木心四个部分,各篇主题与内容虽有不同,却不难读出作者一贯独特的见识与风格,全书或谈及艺术,或论及历史,都极具知识性,并引人深思,延续了其旧作的高水准。在杂文之外,特别收录陈丹青纪念师尊木心文字三篇共四万字,其中《守护与送别》,记录了木心去世前后的点滴瞬间,真挚、动人,笔笔用力而举重若轻,可称经典。 陈丹青在《草草集》序文中写道,“前年冬天,眼瞧木心脸上盖着布,被推出去烧了;去年夏,又看着母亲的棺木由一群纽约工人照应着,缓缓沉入墓穴,随即掩埋。死亡的课,在我算是迟的,此后照旧画画、谈笑、生活,但自觉成长了一截,亦且老下来。” 与《草草集》一起推出的,还有陈丹青的谈话录《谈话的泥沼》。陈丹青以绘画和写作闻名,而众所周知,他最显个性的却是其言语机锋。《谈话的泥沼》收录陈丹青受人采访、与人对谈的文字整理稿,相较于他的散文写作,更加率性、自由而真实。其中,特别收录王安忆、陈丹青五万字深度对谈。谈话彼时,正值“非典”时期,王安忆与陈丹青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围绕着影视与小说,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对谈文字稿长达五万余字,曾连载于《上海文学》,现已很难找到,经王安忆同意,本书全文收录,此次对谈极具知识性和思想性,如陈丹青所说,也是“了解、探究一位小说家的好文本”。 D 诗歌类——最新最全的当代诗歌全生态报告■重点推荐: 邱华栋主编《2013年中国诗歌排行榜》1月9日上午,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天津诗人》诗刊编辑部等共同主办的《2013年中国诗歌排行榜》首发式暨朗诵会,在2014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举行。值得一提的是,该诗歌选的编选体例不同以往,其新颖、全面,令人惊喜,尤其是其对诗歌的网络载体、年轻诗人给予了足够的高度重视,让人感受到一种新鲜气象。 该诗歌集全书共分十二辑,其中第一辑为“文学期刊、诗歌期刊年度诗选”(有朵渔诗选、王小妮诗选、周瑟瑟诗选等);第二辑为“诗歌民刊、同仁诗刊年度诗选”(包括杨炼诗选、翟永明诗选等);第四辑则为“博客年度诗选”(芒克诗选、车延高诗选等);之后还有“微博年度诗选”、“网站、网刊年度诗选”等。在第十二辑,还特别收录了“本年度内逝去诗人诗选(雷抒雁诗选、牛汉诗选等)。 据该书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邱华栋介绍,《2013年中国诗歌排行榜》特别注重诗歌的原创性,这个年度诗歌选本不同于以往选本,还体现在对民间诗人与90后优秀诗人的关注,并且还入选了只有七岁的小诗人的作品。诗歌呈现低龄化趋势,90后诗人成长迅速。著名诗人、评论家周瑟瑟,参与了本书诗歌初选工作。他也对华西都市报记者介绍,既然是诗歌年度选本,就要对诗歌生成与传播的方式给予高度的重视,出于这种思路,“ 本书即从微博、博客、诗人微信、QQ诗群、诗歌网站、网刊、综合文学期刊、诗歌期刊、诗歌民刊、诗歌同仁刊物等多视角,试图全面真实地反映本年度诗歌真实面貌。” 谈及2013年度诗歌最大的变化,周瑟瑟还在《雾年读诗》一文中给予详细的总结式介绍。比如,他指出,“90后诗人小兽般疯狂来袭,他们的出场比80后诗人更让人期待。本书入选的90后诗人,个个具有原创性,作品有了直接表达生活的激情,这种激情在我们这些被称为“前辈”的多数诗人中快磨得差不多了。关健是他们似乎更懂得诗是什么,诗该如何写,这点让人欣喜。”微博上有原创活力的诗人的出现,诗集出版有了速度,小出版也暗流涌动,个人诗集在孔夫子网与淘宝网上卖,按需出版趋势加大,诗歌微信悄然兴起,小说家也在写诗,“小说诗”苗头甚旺,等等,都让周瑟瑟感到惊喜。周瑟瑟还特别提到,本年度诗人的伤感,“先后有雷抒雁、牛汉等著名诗人逝世。今年还是顾城、谢烨离世20周年,《今天》做了一个纪念专辑,唐晓渡等人接受了媒体访谈。前不久生病的诗人梁小斌,因无医保而让人痛心,得到诗歌圈友人的帮助。伤感中还是有了一丝欣慰,我不知诗人算不算世上孤独的人,但此时我感受到了诗歌的温暖。” E 学术类——终结“神话”偶像黄昏?■重点推荐: 《梁思成与他的时代》 直到今天,梁思成还是一般中国人最熟悉的建筑师。无论是他早年和林徽音一起做的古建筑调查,还是他后来提出的京城改造方案,都使他获得了一个不寻常的建筑界大师偶像地位。然而,在新书《梁思成和他的时代》里,读者将读到一个令人痛苦却又清醒的偶像之黄昏。这是一个你所不熟悉的梁思成。他在1931年到1948年间,回应激荡世界的现代建筑潮流,和同仁们通过建筑史的调研和写作,构筑起“中国建筑”体系,并积极思考该体系向中国现代建筑转换的可能。而在1949年到1959年间,他深陷历史的漩涡。他的思想历程充满急剧的扭转、中断和切换,到最后彻底迷失。本书以大量新史料追溯梁思成的心路历程,探讨中国现当代建筑发展与社会运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有人说,这是一部终结之书:它终结了梁思成的“神话”,但却更真切地呈现出一代建筑师乃至整个知识分子群体的悲剧性命运。梁文道在书评中写道,“朱涛的目的并不是要简单地否定我们对一位偶像的崇拜;相反地,他把梁思成放回他的历史处境之中,让我们看见了那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选择与局限,看见了他们的挣扎和痛苦;这恐怕才是对梁思成的最大尊重。 在这个意义底下,我觉得梁思成仍然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因为他的命运就是整代人集体命运的缩影。” 该书作者朱涛,香港大学建筑系任助理教授,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博士候选人。他于1990年获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工学学士,2001年获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学硕士,2007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历史与理论哲学硕士。在进行建筑实践的同时,他还通过写作广泛探讨当代中国建筑和城市问题。建筑学家刘家琨给予该书及作者积极评价,“面对一段几成定论的历史和一对传奇偶像,朱涛以令人钦佩的学术勇气和令人感动的治学真挚,试图在浮泛风行的时代中艰难地说出真实。”著名建筑学教授赵辰则认为,作为一位优秀的历史与理论学者,朱涛在他的研究中,成功地将梁先生及其建筑学术研究置于中国近代跌宕起伏的政治与学术社会背景之中,有比较分析地将梁先生的学术进程与社会背景丝丝相扣地联系在一起。从朱涛的研究中,我们看到一个更为真实的、立体的梁思成先生和他的学术成就。 |
1、如非特殊说明,本站对提供的源码不拥有任何权利,其版权归原著者拥有。
2、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3、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来信(邮箱:123456@qq.com)指出,核实后,本站将立即改正。